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電動車百家爭鳴 拚量產不易

2021/11/24 08:00

Rivian電動皮卡R1T(如圖)已開始交車,SUV車款R1S則預計今年底前開始交車。(美聯社)

電動車新創透過SPAC 募得建廠資金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電動車市場百花齊放,投資人大舉押寶新創,急著尋找下1個特斯拉。不過,追趕上特斯拉並不容易,多數新創夢做得很大,但實際上1台車都做不出來,能賺錢的更是寥寥可數。目前美國有哪些電動車新創?誰將有機會成為第2強?

過去幾十年,老牌的汽車生產商受技術和資本的護城河保護,任何新創都得先有龐大資本,否則根本沒機會站上造車舞台。但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局面。過去1年來,電動車新創透過與SPAC合併,輕鬆募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約莫從2020年中開始,電動車題材吸引大批投資人搶進。為因應日益緊迫的氣候暖化危機,各國政府、決策者及企業無不大舉投資電動車領域。不僅傳統車企都在加緊研發,就連資本雄厚的蘋果、Google,也都將觸角伸至汽車,電動車新創企業更是百家爭鳴。

不過,多數人提到電動車,第1個想到的還是特斯拉。經歷了幾年的洗禮,市場對電動車企要成功有多困難,已有深刻的體悟。在美國,多數電動車新創仍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多都還沒有成功製造或銷售汽車,例如Lordstown、Fisker、Nikola、Canoo、Xos,而且就算生產出來也銷售出去,也難以實現獲利。唯有Lucid和Rivian,這2家電動車新創已經開始販售首輛電動車,而且實際獲得收入。

Lucid Air首批Dream Edition(如圖)已於10月底交付520輛。(路透)

電動皮卡新創Rivian 市值超過福特

近來如日中天的電動皮卡新創Rivian,主要生產全電動皮卡R1T和名為R1S的SUV。11月10日風光在美股上市首日,股價就大漲29%,市值超車通用、福特。接下來,股價連日狂飆,12日Rivian市值就已超越Lucid。

Rivian並非直接與特斯拉競爭,Rivian更關注卡車市場。投資人看好Rivian原因有二,一是認為電動車革命加速,卡車潛在市場巨大,且皮卡和SUV在美國銷量很高;第二則是亞馬遜不僅投資Rivian,也已訂購10萬輛電動配送皮卡。

電動皮卡R1T自2021年9月起陸續交車,SUV車款R1S則預計年底開始交車。不過,截至10月底,Rivian僅交車156輛,且仍處於巨額虧損,2021上半年Rivian凈損9.94億美元,9月交給美國SEC文件也提到,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獲利。因此,部份分析仍認為,Rivian的估值還是太離譜。另外,Rivian背後雖有亞馬遜撐腰,但和福特已分道揚鑣。

加州電動車企Lucid也堪稱電動車熱潮的大贏家。Lucid專注於高級車市場,由曾主導Model S開發的前特斯拉工程副總裁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共同創辦,被喻為是新創車界的「特斯拉結合法拉利」(Tesla/Ferrari)。2021年7月,Lucid透過SPAC借殼上市後,股價一路狂噴,2021年來股價飆漲410%。

Lucid Air 計畫2024於沙國造車

Lucid Air首批Dream Edition已於10月底交付520輛,近日Lucid也表示,Lucid Air的需求「相當可觀」,訂單價值已增超過13億美元,維持2022年產能2萬輛的目標,預計2023年底可望直衝9萬輛,也計劃2024年於沙烏地阿拉伯製造電動車。

Rivian和Lucid現處於微妙階段,兩家公司正加速生產,並陸續交車給客戶。但Rivian首批交付對象並非真正的客戶而是員工,一般消費者恐怕要等到2022年才能拿到車;Lucid Air雖然開始交車,但預計2021年僅產500多輛,只能勉強稱得上是量產。

風波不斷的Nikola,先前一度被認為是特斯拉殺手。(彭博)

Lordstown 將生產成本轉嫁給鴻海

還有非常多家美系電動車新創,甚至還沒進入商業化生產的階段。例如與鴻海簽下代工協議的Lordstown,走輕資本(capital light)路線,將生產固定成本轉嫁給鴻海。然而,Lordstown進度一延再延,原本預定2021年秋量產,現在目標2022年開始交車。美國SEC也正在調查,電動皮卡Endurance接單數量是否有誇大。另外,大摩也警告,Endurance計畫會燒更多錢,Lordstown恐有資金流動性風險。

同樣與鴻海合作的Fisker,近日首款純電動休旅Ocean亮相,預計2022年11月正式生產,但Ocean仍由Magna-Steyr的奧地利Graz碳中和工廠代工。Fisker與鴻海的合作主要會展現在未來的PEAR專案,最快第1代PEAR將會在2023年Q4,於鴻海俄亥俄州廠投產。

特斯拉殺手Nikola 切入氫燃料電池

一度被視為特斯拉殺手的Nikola,以氫燃料電池卡車切入,最初規格徹底輾壓當時的特斯拉,2018年甚至告過特斯拉抄襲。2016-2020年Nikola共發表7款車,2020年於美股上市,市值最高來到130億美元。可惜的是,Nikola還沒有任何1輛車進入量產,創辦人米爾頓就身陷詐騙調查,合作夥伴通用也幾乎放棄,最近又丟了2500輛垃圾車大單,股價更是一落千丈。

另外,TPK-KY宸鴻、國巨都有投資的Canoo,2020年12月上市後,歷經多名高層離職、業務計畫變更、SEC調查等風波,股價幾乎砍半。Canoo專有的滑板式設計的電動車平台,原本曾引起現代汽車的興趣,但雙方合作也已胎死腹中。電動車款「Lifestyle Vehicle」預計將在2022年底交車,最近也與Panasonic簽訂電池長約。

市場渴望找到下1個特斯拉,但唯有順利突破「量產地獄」,電動車企才能不負眾望並創造收益,而且時間不等人,傳統車廠、科技巨頭也湧入電動車市場,如果無法快速擴張,投資人的信心很快就會動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