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免驚!央行出面釋疑:一般物價有這三現象才算通膨

2021/10/22 18:41

央行出面釋疑,指部分商品價格短暫上漲,並非所謂通膨。(記者陳梅英翻攝自央行臉書)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民眾關心國內通膨問題,中央銀行今日出面釋疑,央行表示,一般性物價(如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具「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才稱為有通膨(inflation)的現象,如果只有部分商品價格短暫上漲,並不是所謂的通膨。

央行說,最近幾個月,台灣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雖呈走高,截至9月為3.31%,其占CPI權數不大,影響相對有限。

此外,油料費、運輸費及蔬菜價格上漲較高,合計今年1-9月使CPI年增率上升1.01個百分點,惟其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短期因素影響,例如蔬菜價格上漲與豪雨成災等有關。

央行表示,民眾對物價下跌較無感受,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則較深。今年台灣通膨率較高,1-9月平均為1.74%,與去年物價下跌致比較基期較低有關;若從2019年到今年9月、近3年平均通膨率來看,仍低於1%,顯示國內通膨相當溫和。

央行重申,台灣長期以來維持通膨率低而穩定的結構性因素仍在,如全球化與自動化等因素導致供給面成本下降、公共費率(水、電費)平穩、貨幣政策透明度高,及沒有政府債務貨幣化問題;另並未發生物價「普遍」、「持續」、「顯著上漲」的通膨現象,加上通膨預期長期持穩於2%以下,短期內這些有助物價穩定的因素應不至於鬆動。

目前主要機構預測台灣今年CPI年增率不至於超過2%,且明年將回降,通膨預期在2%以下,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走升之虞。

維持物價穩定是央行的主要職責,央行將持續關注國內物價走勢,掌握整體通膨發展,並採行妥適貨幣政策。

行政院已指示由副院長沈榮津督導跨部會「穩定物價小組」,除關注個別商品價格上漲是否有連鎖帶動的效應,並嚴防有人趁機囤積哄抬、操縱物價,確保民生物資供應無虞,加以今年電價不調整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已適時啟動,應有助降低通膨預期自我實現之可能性,可達穩定物價效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