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立委籲生技新藥條例投抵減免維持35% 中研院:下修影響新創公司巨大

2021/10/04 13:23

立委黃國書表示,新藥條例主旨為鼓勵研發,主張相關投抵應該維持35%。(翻攝自立院議事直播網)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後,台灣也是率先研發國產疫苗成功的少數幾國之一,台灣生技看似蓬勃發展,民進黨立委黃國書今天(10/1)在教文會表示,政院新版「生技新藥條例」中,將生技新藥業務研發5年內營所稅投抵減免從原本的35%下修到25%,且刪除人才培訓投抵,呼籲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應表態,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投抵減免下降確實對新創公司影響巨大,希望還是可以維持35%。

今中研院到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中研院向來是國內重要相關學術研發單位,但國發會今年4月預告修正「生技新藥條例」且將降低「研發投抵」、刪除「研發人才培育投抵」。

黃國書說,政院送到立院的草案中,調降「研發投抵」從35%到25%,且刪除研發人才培育投抵,黃國書表示,當初該條例是由前院長翁啟惠於2008年時推動,主要著眼於當時亞洲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已經著力於代工,因此透過該條例以「創新」取代「代工」,但現在若降低研發投抵,恐不利於我國的生技研發,且觀察中研院的生技園區廠商進駐率目前為8成,和竹科的生技園區進駐率百分百相比,還有進步的空間,也顯現政策會影響廠商進駐的意願。

黃國書也指出像是中研院去年3月很快研發出快篩試劑,但直到今年6月才有辦法量產,也呈現許多問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也提出同樣研發到生產落差的問題。

廖俊智則說,當初有派生技園區的顧問參與中央討論,他認為研發跟代工應該要齊頭並進,至於快篩試劑從研發到量產,為何會超過1年以上,表示這代表台灣的生產製造能量有嚴重落後的情況,他說一如台積電研發晶圓需要許多高技術的代工,生技代工也是如此;吳漢忠則說,投抵下降確實對新創公司影響很大,也希望可以維持35%的投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