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強勁出口帶動 信評:台灣50大企業今年獲利估創10年新高

2021/09/07 15:17

強勁出口帶動,中華信評表示,台灣50大企業今年獲利估創10年新高。(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中華信評今天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在強勁出口需求的帶動下,加上企業獲利與現金流改善,台灣前50大企業今年整體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EBITDA)有望創調查10年來新高,不過,後續還要留意疫情發展及半導體供給過剩等風險。

標普全球(S&P Global)旗下中華信評今早發布「2021年台灣信用焦點」指出,整體而言,今年企業的評等展望穩定,且下行風險較2020年為低;且所有產業的信用品質持續改善,受評企業發行體的「負向」評等展望趨勢持續減緩。

中華信評分析師許智清表示,今年前50大企業的信用結構,自去年檢視以來略微增強,主因遠距辦公與學習,推動對台灣企業所擅長的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因疫情引起的消費變化也帶動電子商務與其他業務的成長。同時,台灣防疫穩定,使製造業與營建業活動免於嚴重中斷,同時維持國內需求。

他強調,由於疫苗接種對已開發市場的需求復甦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台灣大型企業今年獲利能力普遍有所改善,受惠出口大幅成長,台灣前50大企業現金流、獲利大幅提升,負向評等展望將持續減緩,預期企業強勁獲利可維持到2022年,但不同產業可能會有落差。

中華信評預測,今年前50大企業整體EBITDA,將較去年同期成長16.6%,增幅略低於去年的19%;平均EBITDA利潤率,則可能會從去年的15.1%升至16.2%。整體而言,今年EBITDA與EBITDA利潤率有望創調查台灣大型企業以來,近10年來最高水準。

不過,中華信評認為,仍有諸多風險需要留意,最大風險還是疫情,變種病毒持續帶來風險;其次是加上半導體公司今年至明年積極擴增產能後,產量可能過剩,均可能會迅速扭轉目前有利的經營環境。

此外,全球生產線與物流所面臨的嚴重瓶頸,以及關鍵原物料與零組件供應短缺的情勢,可能會在進入明年之後帶來一些阻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煉油、化學品、鋼鐵業、發電業影響最多,目前因有強勁需求,業者大多可把成本轉嫁給下游,但未來若狀況反轉,仍可能造成衝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