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士開講》柯承恩:壽險資金 應開放可投私募基金

2021/08/12 14:30

國發會頒布「私募股權基金的輔導管理辦法」,希望藉由私募股權基金能幫助產業成長。柯承恩認為,政府應該適度放寬壽險業的投資規範,用以增加私募基金的來源。(記者胡志愷攝)

(柯承恩為台大管理學院會計系名譽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管理會計學博士)

私募基金對國家發展 至為重要

這一次國發會所頒布的「私募股權基金的輔導管理辦法」,裡面寫得非常清楚,政府希望私募股權基金做什麼?第一個是國家基礎建設,還有政府在前幾年就開始推動的5+2、綠能、循環經濟等產業,為了因應全球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對於排放碳的這個管理愈來愈嚴格,企業也要跟著轉型,同時出現了所謂綠色經濟的這個產業,這些新產業出現的時候,尤其這是一些未來要成長的,其實都需要很多的資金。

新興產業在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如果有私募基金的資金投入,其實是有助產業壯大的;還有企業對外併購,如果透過有經驗的私募基金,可有效協助企業設計、規劃、提供顧問,包括資金還有專業人才一起進來,台灣企業對外併購的成功率會提高。

台灣私募股權基金的角色,已經從過去被認為是較偏向禿鷹型、趁人之危的那種角色,變成對於國家發展,非常重要的機制。PE Fund私募股權基金不是透過大眾化的募集,而是透過基金募集的方式募集民間的資金,提供私募資金的人,一個是企業界,一個是金融機構,其實私募股權基金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台灣一直到今年政府才有一個輔導管理辦法,可見其實我們是相對落後的。

壽險資金64.7%投資海外 匯損極嚴重

今天私募股權基金正要在台灣發展,其實跟40年前台股剛剛起步是很像的,所以我們正面來看待,一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怎麼樣幫它做得更健全,讓它確實能夠扮演推動國家產業發展,跟台灣產業國際化的重要角色。

私募股權基金遊戲規則要怎麼訂?才能幫助產業發展,國發會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項,我們仔細分析,其實台灣有很大一筆在金融界的資金,特別是長期資金,是鎖在人壽,壽險產業人身保險這個產業,人壽是一個最長期的資金。政府很怕保險業者把資金拿去亂投資,所以對於人壽資金的使用,有很多的規範,譬如說不能做太冒風險的事業,只能投資房地產或者是基礎建設,當然還有很大比例可以投國外,2020年壽險資金運用,投資在國外的有18.6兆元,佔可使用資金的64.7%,可是投資在專案的公共投資只有812億元,只佔0.3%。

你知道這個意思是什麼?就是我們把我們這麼多的壽險資金,都投在國外去,因為國內投資的標的沒有那麼多,所以他只好往外走,去購買外國政府公債等風險性低的產品,即使那個投資的標的風險沒那麼高,但壽險資金在國外有一個風險,就是匯兌的風險。

在金管會的統計資料,壽險業2020年的匯兌損失是2968億,去年整個壽險業的淨利只不過2079億,主要是因為匯損有2968億,所以並不是投資國外的資產就沒有風險,匯兌的風險更大。我們覺得非常可惜的是,台灣壽險有這麼多的資金,把大部分的資金投資在國外,其實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保險局放寬限制 壽險資金有合理去處

如果我們保險可運用的資金,能夠放寬在國內使用比重,像公共建設、產業的轉型,其實就能夠增加私募股權基金的來源,另外壽險資金投資的每一個標的,主管機關也有限制的,因為怕風險太集中,所以限制不能超過5%,其實像我們公共建設,風險應該是沒那麼高,政府限制應該可以放寬,對於壽險資金的使用上,政府其實是可以分類管理,有些類型產業風險沒那麼高,回收時間比較長,但是獲利穩定性相對較高,對於這種產業政府禁令應給予放寬。保險局思考如果精細點,其實會變成台灣產業非常重要的推手。

政府一直說我們要企業走出去、要國際化,如果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有好的私募基金來配合的話,成功率會更高,而且台灣的管理科技人才,才能夠有更多的國際化的經驗,台灣要國際化的話,如果有幾個自己培養出來的國際型私募股權基金,可讓台灣的產業能夠走得更遠更長。所以我覺得如果政府能放寬壽險資金可投資私募基金,我們民間的能量就能夠釋放出來,台灣產業界國際化的腳步會更為堅強。

(攝影.剪輯/記者胡志愷 林家薇  策畫/記者歐祥義 )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