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洋董事長藍俊昇。(記者王憶紅攝)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慧洋-KY(2637)7月合併營收16.75億元,月成長率11%,年增62.64%,再次創下新高紀錄,營業利益7.43億元,營益率亦同步創高達44%,稅前盈餘為6.4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為0.86元,累計前7月營收達95.60億元,稅前盈餘為31.0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為4.16元。慧洋指出,近年來市場對於輕便型(Handysize)船舶的投資偏低,今年輕便型船舶更是處於供給緊繃的狀態,BHSI指數近期也創下自2008年以來新高1,767點(2021年8月3日),平均日租金更超過3萬美元以上,而慧洋船隊中Handysize高達43艘,且至年底集團總計約有24艘船舶將進行換約,樂觀換約漲幅可帶動營運持續走揚。
慧洋表示,往年歐美等國7、8月份暑假進入貿易活動淡季,然今年度截至目前運價指數仍保持穩定,顯示出海上運輸需求仍然相當熱絡。觀察市場動態,美國將於近期通過近1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預期將帶動美國境內的鋼鐵、礦砂等原物料需求,中國亦因水患災影響夏季作物收成,必須大幅仰賴穀物進口,勢必使原先已吃緊的散裝船舶供給更加嚴重。
在船隊規劃上,慧洋仍持續汰舊換新政策,7月份處分一艘舊船,貢獻公司營運現金流約USD4,000,000元;7月份董事會亦通過新船採購案,分別向名村造船所(Namura Shipbuilding)及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各採購兩艘輕便型高規格新型節能散裝貨輪,總計不高於1.02億美元;此外,7月份亦新增由日本村上秀造船(Murakami Hide Shipbuilding)建造之4,740噸液化石油氣船加入營運,為本集團第二艘液化石油氣船,擴增船隊多元性,增加競爭優勢。
展望後市,慧洋指出,由於國際海事組織(IMO)已明確訂出最新環保法規之碳排放規定以及執法上路時程,慧洋坐擁最大數量與比例之節能船舶,預期未來將能擴大競爭優勢,在未來散裝船舶更供不應求的市場上穩居第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