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電動車時代 鋰礦爭奪戰全球開打

2021/07/02 08:20

全球鋰礦資源集中在南美洲和澳洲。圖為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一處鹽湖。(路透)

電動車時代 鋰礦成戰略物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電動汽車日益普及,帶動全球鋰電池需求成長。由於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長、充放電速度快及體積小等優點,鋰電池是目前電動車中最普及的電池技術。過去100多年來,全球為了石油爭得你死我活,而到了電動車時代,新的資源大戰將在南美洲和澳洲上演,只是主角將變成鹽湖和鋰礦。

鋰最早被用於強化玻璃或其他金屬製品,而後來最常用於鋰電池,供電給智慧型手機及筆電。隨著全球電動車電池需求日增,掌握製造鋰電池所需的礦產和技術,關係到各國的國家安全和產業政策,鋰也被稱為是「白色石油」(white petroleum),成為未來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目前已開採的鋰礦僅佔已知礦藏的一小部分,按照近年的開採速度,至少還可以持續開採超過200年。

全球鋰礦集中在南美及澳洲

全球鋰礦資源位於鹽湖和鋰礦山,尤其集中在南美洲和澳洲。在已知蘊藏量的部分,全球最大鋰礦蘊藏在智利,佔全球55.5%,第2則是澳洲佔18.1%,第3的阿根廷則佔11%。光是南美就佔了一半以上,這也為全球鋰礦資源爭奪埋下了伏筆。而就生產量來看,目前全球前5大鋰礦生產國依序是澳洲、智利、中國、阿根廷及辛巴威。

目前,全球鋰礦開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澳洲礦山開採,再運到中國加工成鋰化合物,但這種開採方式繁複、成本也比較高;另一種就是由南美鹽湖開採,高濃度鹽水所蒸發提煉的鋰,可以直接在當地加工成碳酸鋰等鋰化合物,再銷售到其他國家,較有利可圖。這種容易開採的鹽湖,幾乎全部分佈在南美洲於安地斯山脈的智利、阿根廷及玻利維亞3國交接處,此處又被稱為「鋰三角」。

鋰電池是目前電動車中最普及的電池技術。圖為中國欣旺達電池工廠。(法新社)

全球最大2家鋰礦商 均是美資

隨著電動車即將取代汽油車成為能源轉型一環,各國正爭先恐後確保國內供應無虞。美國鋰礦蘊藏量不高,而且基於環保與成本等考量,美國開採的數量極小,多數是從智利或阿根廷進口,為了擺脫依賴外國,現在鋰開採熱潮正在整個美國蔓延。另外,全球兩家最大的鋰礦生產商利文特(Livent)及雅保(Albemarle)為美國企業。

中國是全球第4大鋰礦資源國,但是和很多國家一樣,鋰礦在中國也有總量大,品質卻低、開採不易等問題。中國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西藏,但是這些地方基礎建設落後,開採成本很高。但由於中國國內鋰需求極高,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研究所報告預測,到了2025年中國本土鋰供應僅18萬噸,還有25.38萬噸需仰賴進口。由於高度仰賴進口,中國也將鋰視為重要戰略資源,相當重視鋰礦勘查與開發。

中國官方支持 企業海外併鋰礦

為了在鋰礦保有競爭力,中國政府做了哪些佈局?首先,中國發改委將鋰納入9種需要儲備和保護的礦藏及24種戰備性礦種之一,同時也有國家規劃的礦區。其次,中國也在背後支持企業前往海外併購鋰礦相關企業。光是2017年,1年內就有近20件中資企業併購鋰礦資源。2018年在中國嚴控資本外流的環境下,天齊鋰業仍動用上百億人民幣併購海外資產,成為鋰礦巨頭智利礦業化工(SQM)的第2大股東。在多年持續併購外國礦場下,中國已掌握全球最多鋰礦資源。

世界70%鋰產能被5大公司瓜分,分別是中國贛鋒鋰業、美國雅保、智利SQM、天齊鋰業和美國利文特。鋰礦開採是鋰產業的上游,加工鋰產品並用於鋰電池則是位於產業鏈的中下游。未來新的鋰產業戰爭預計將在中下游開打,但目前在純電動車領域,中國不僅掌握上游鋰礦開發,也控制下游電池產品大部分的產能,在中游的精煉加工也有接近壟斷的優勢。

中國在鋰加工產業不斷升級提煉工藝、擴張工廠,但最重要的優勢,還是中國和澳洲之間運輸便利的交通。鋰礦從澳洲運到中國加工成本效率最高,這也是為什麼外企也積極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原因之一。全球鋰產量中約有10%是在中國開採,而在中國加工的比例,有時甚至高達2/3左右。加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因此全世界都想在中國建廠,以縮短供應鏈。

電動車即將取代汽油車成為能源轉型一環。圖為蔚來汽車員工正在為1款SUV安裝電池。

澳洲鼓勵在國內建鋰電池廠

另一方面,美國及其盟友也發現到事態的嚴重性,開始積極佈局鋰礦產業。首先是鋰礦大戶澳洲,早在2018年澳洲政府就曾明確表態,澳洲擁有豐富鋰礦資源,但在鋰礦價值鏈當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澳洲鋰礦一開採出來就被運到海外,加工產業和鋰電池製造等,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都和澳洲無關。澳洲不滿賠上環境風險回報卻最少的情況,鼓勵澳洲國內鋰礦商向下建設鋰加工製品、鋰電池等生產。

美國的鋰供應嚴重依賴中國和其他國家,但無論是鋰礦開採還是礦石冶煉加工,美國都已大大落後。雅保是全球鋰礦產量最高的企業之一,但幾乎所有的鋰礦也是來自澳洲和智利。全球鋰產量中,只有約1%是在美國開採和加工。為了扶持美國本地汽車業以及實現氣候目標,對美國而言,增加國內鋰產量非常重要。

美國已開始著手 打造自己鋰供應鍊

針對這種局面,美國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鋰供應鏈。首先是推動相關法案,協助美國企業開採鋰礦。其次,美國總統拜登也明確表示,應確保更多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留在美國。美國汽車產業高層和國會議員也認為,如果美國想降低成本,並讓國內電動汽車及電池生產保持競爭力,必須減少對中國依賴。

近來投資人也關注美國內華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礦山的增產,而電池和相關材料供應鏈的公司也吸引到不少投資人的青睞,如電池新創事業席拉奈米科技及總部位於加州的Romeo Power。而特斯拉也正擴大電池產能,計劃通過自己生產部分材料,來降低成本和縮短供應鏈。另外,LG化學和SK Innovation等電池生產巨頭也深耕美國市場,積極在美投資設大型工廠,並擴大在美電池產量。

對美國而言,最終目標仍是希望「本地產能供給本地市場」。在澳洲建造從開採鋰礦到製造車用電池的完整產業鏈,或者把鋰運送到日本和南韓加工成電池,甚至也有可能直接在歐美設廠。美國能源部6月8日也公布「鋰電池國家藍圖」,欲投資170億美元,在2030年前打造本土鋰電池供應鏈,從採礦、製造到回收,都在美國境內完成,以抵制中國在鋰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