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企不再大到不能倒!專家:習近平放手 恐威脅自身地位

2021/06/24 12:49

《彭博》指出,習近平的去槓桿化運動重新運轉,削減槓桿、灌輸企業紀律之下,中企過去的「大到不能倒」概念已不適用。(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發動大規模刺激措施,通過大肆信貸推動驚人的經濟擴張,此期間產生的巨額債務、「明斯基時刻」的風險,促使習近平在2017年發起去槓桿化運動,但在與美國貿易戰後暫時擱置。而今年中國違約速度創歷史新高,分析師指出過去的「大到不能倒」概念已不適用,中國正重新削減槓桿、灌輸企業紀律。

《彭博》報導,中國的信貸市場規模達12兆美元(約新台幣336.75兆元),今年已違約超過230億美元(約新台幣6454.3億元)創歷史新高,當中不乏國有企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有企業、其他非民營企業佔中國境內違約價值的54%。瑞銀(UBS Group)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分析師現表示企業不再「大到不能倒」。北京正利用強勁經濟、穩定金融市場來加強企業,導致風險重新定價、望能阻止債務推動企業魯莽的擴張。

中國5月信貸數據據顯示公司債發行量出現4年來最大收縮。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同時也是最常發行公司債之一的恆大集團,已經17個月沒有發行美元債券,是2013年來最長乾旱期。恆大碰觸到「3條紅線」的房企限制後,一直試圖減輕其千億美元負債,近期也被惠譽(Fitch Ratings)下調為垃圾評級。

其他知名且與國家有關連的如海航集團,面臨債權人追討1.2兆人民幣(約新台幣5.19兆元)的債權;由財政部持有多數股權的華融資產,與其附屬公司則有398億美元(約新台幣1.11兆億元)的未償債務。去年最大違約企業之一則是有志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巨頭的清華紫光。

但是放寬違約也讓習近平執政穩定度面臨危險,因為投資者向來相信政府會擔保這些企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Jeffrey Chwieroth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對國企違約更加自在,但華融、恆大代表的是更大、更系統性的挑戰,去槓桿和消除政府擔保可能會引發不良後果和市場恐慌。

這是困擾中國領導人數十年的困境:容忍大型企業的道德風險,可以使金融體系長期內更具彈性,但重大違約將導致嚴重短期痛楚。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表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通過抑制風險來保持穩定,然而它不能永遠如此,「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在於很快就會演變成「大到救不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