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疫火重生」:新冠疫情的危機與轉機

2021/05/26 08:57

台灣新冠疫情自本月10日開始,直轉急下,病毒快速擴散。
(資料照)

台大管理學院會計系名譽教授 柯承恩

台灣新冠疫情從5月10日開始,直轉急下,病毒快速擴散,到5月25日止二週左右,染疫確診人數已達5,456人,死亡35人,人心惶惶。衛福部雖然全力以赴,但也逐漸顯現出力有不逮之處。從去年1月開始直到今年5月,基本上疫情防衛成功,如同病毒敵人從海上進攻,在海岸就被擋住。但5月華航機師染疫後,一路擴散,已經進入台灣本土社區,尤其雙北最為嚴重,其他縣市也一一傳播開來,類似與病毒進行城市巷戰。國內篩檢與醫治能量也現窘境。對病毒的海岸防衛與城市巷戰需有不同的思考與戰略,政府需要快速反應,否則擴散速度無法遏制,萬一造成封城狀態,影響產業生產與出口能量的發展,將進一步衝擊台灣的經濟,導致更大的危機。

台灣這幾年在國際社會獲得肯定,可以說有三大原因。第一是民主政體的運作成效,獲得歐美等各先進國家的認同。第二是科技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製造與出口,幾乎是各國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因而成為全球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夥伴,台積電也因而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第三是新冠疫情控制得宜,確診與死亡人數是全球最低國家之一,獲得高度的肯定。

然而,5月疫情出現的破口,病毒急速擴散之後,疫情控制的成果開始鬆動,如果不能有有效的作為快速控制,將進一步衝擊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不只影響實質經濟與民生,也將動搖台灣難得的國際認同。在快速擴散的疫情中,控制疫情擴散有無以倫比的重要,唯有控制住疫情才能穩住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也是政府當前施政的首要目標。在此非常時刻,政府必須要跳脫傳統的施政心態,以更宏觀的策略與創新的作為,動員更大的社會力量,結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來有效地控制疫情。以下幾點或可參考:

首先,從防疫決策結構的設計。任何國家在面對全國性的災難,已經不是平常時期的做法可以處理,需要採取非常的手段。政府應該要號召全國最優秀的醫衛、危機管理與其他相關專家來參與,強化決策小組,協助突破官僚結構與思維上限制。目前主政單位應該已有諮詢部分醫衛與其他領域專家,但危機管理下所需要的採用的思維與機制有其特色,而疫情擴散時衝擊的範圍擴大而互有關連,更需要各種領域的專家參與,即時提出因應的策略。

其次,疫情防治設施的充實。口罩是疫情第一波最主要的防護武器,而目前最需要的就偵測篩檢、檢疫隔離與負壓治療等的設施與機制等全面強化。以當前醫療體系的能量已經高度緊繃,更需要有創新的作法。前一陣,媒體有報導成功大學教授與醫院合作,設計出防疫方舟(簡易負壓病房),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合作團隊以合理的成本設計出符合醫療要求的空間,可以快速組裝,紓解目前醫院病房不足的窘狀。即使此種設計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改善,也值得嘗試。疫情第一波的時候,我們產業界迅速組成「國家口罩隊」,很快的生產出防護需要的口罩。以台灣醫衛、工程與建築的能力更可以協力創造出解決篩檢與醫療能量不足的空間,再創另一個「防疫國家隊」。

最後,防疫資源的供應。除了政府本身可以動用的資源之外,民間也有很大的資源可以提供,應該一起來與政府共同打擊病毒。去年以來,台灣疫情控制得宜,半導體與一些IT產業能夠順利生產出口,營收獲利大增。如果產業界能夠投入資源協助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增強防疫措施,更可以加速疫情的控制,對於業界也是一大利多。否則,如果疫情無法控制而需要封城,對於產業界也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今年四月時,太魯閣號出軌事件,企業與各界感同身受,發揮愛心,迅速捐款超過8億元支持車禍死傷患者與家屬。此次疫情是全國性的災難,半導體業界,如台積電與其他廠商,已經開始提供資源協助醫衛機構進行篩檢與防治所需要的資源,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果政府號召產業界一起參與,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運用,對防疫的效率與成果也能加速達成。

疫情防護人人有責,筆者並非醫衛專家,也僅能以野人獻曝的角度提供參考建議,相信社會有更多有心人士都願意來參與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保衛戰,讓台灣能夠「疫火重生」,再度點燃「台灣之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