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近幾年來政府發行「數位法幣」成為熱門議題;對此,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指出,考慮到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中南部很多淘寶大戶,若台灣數位貨幣發展慢半拍,面對中國強勢發展未來只能被動因應;但數位貨幣也將導致銀行「中介化」角色式微,並提出數位貨幣發展三大建言。
自由時報昨日舉辦「台灣2021銀行論壇」,黃崇哲出席與談「國際央行數位貨幣的發展與金融業的因應」 圓桌座談;黃崇哲指出,中國數位貨幣發展將對台灣造成影響。他舉例,台灣中南部很多淘寶大戶,為與中國賣家交易,手機裡常備支付寶等app,未來因應交易需求,可能也會下載人民幣錢包,甚至銀行API也會內建數位人民幣錢包,「台灣數位貨幣發展若稍微落後,最後可能處於被動角色。」
此外,黃崇哲認為,數位貨幣將導致金融機構中介化角色式微,因此各國發展數位貨幣,多以雙層化為主,「央行→商業銀行→民眾」,但依據中國推展經驗,除號稱有離線支付外,數位貨幣使用上仍與微信支付等很像,需要極大誘因才能推廣。
但若數位貨幣往「通用型」、零售端發展,則將衝擊金融機構中介角色,黃崇哲解釋,以刷卡為例,目前信用卡支付流程,依序為:刷卡→收單銀行→發卡銀行→清算中心,刷卡流程需要三天;但通用型數位貨幣流通下,店家與消費者間是即時轉帳、即時清算,金融機構可收取的費用消失,侵蝕商業銀行在金融交易上的中介角色、利益跟優勢。
黃崇哲認為,近年來中國積極發展數位貨幣,起因於實體貨幣流通率低,且偽鈔盛行,但「台灣跟中國完全不一樣」,台灣ATM很多,資訊硬體設備完善,且去年底剛通過電支條例,「台灣選項很多,金融科技發展可以在政府協助下,發展具台灣特色的數位新台幣」,並提出三大建言。
黃崇哲建議,去年底通過電支條例,擴大電支、電票應用範圍,並減少央行印製貨幣、抓偽鈔成本,可以將這些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並透過提供納稅優惠等方式,強化推廣數位貨幣;此外,結合台灣貿易導向的經濟特性,發展跨國支付,如國內外籍移工多領取台幣薪資,可藉此與東南亞發展更強的支付體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