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出口區走入歷史,正式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記者葛祐豪攝)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成立55年的加工出口區走入歷史,今天舉行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的聯合揭牌典禮,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高雄市長陳其邁均親自參加,蘇貞昌還搭上鮭魚梗,幽默的說:「改名不是為了吃鮭魚!」
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正式更名為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記者葛祐豪攝)
1966年起,經濟部成立加工出口區,並陸續設立高雄、楠梓、台中、高雄臨廣、中港、屏東、台糖高雄物流、高雄軟體園區、楠梓第二園區、台中軟體園區等10大園區,引領台灣走過經濟起飛的輝煌歲月。
但考量加工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外界認為加工區名稱不符產業現況,不利招商及人才引進,經立委賴瑞隆等人提案修正,立法院去年12月30日三讀通過「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正為「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加工區也更名科技產業園區。
今天上午,加工區管理處於楠梓園區,舉行聯合更名揭牌典禮,並透過視訊與前鎮、屏東、台中潭子等園區連線,一起揭牌啟用。
陳其邁致詞時說,加工區如今已變成高階製造基地,創造了1年近3千億的產值,更有超過上萬個就業機會,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是名符其實,整個園區的轉型過程,包括日月光等相關半導體封測產業,全球第一。
陳其邁也向蘇貞昌懇託,廠商對於擴廠的土地需求,現在可能已經不足,希望經濟部在成立楠梓第二園區後。能超前部署成立第三園區。他並說,台商回台三大方案中,高雄市也爭取到超過2千億以上投資,金額正不斷增加,他相信投資高雄「正對時」。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舉台大動物系為例,指動物系以前在那一組裡面,都是最後的,後來改名為生命科學系,就跳到前三名,這是因為動物系已不符合時代需要。
王美花強調,改名之後,有非常重要的象徵與實質意義,對於產業轉型跟吸引年輕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緊接著致詞的蘇貞昌,則當場糾正王美花的舉例,他說,台大動物系是非常高分的系,後來是因與植物系合併,才成為生命科學系,也是跟上時代,「我為什麼這麼清楚?因為我女兒就念台大動物系!」語畢全場大笑。
蘇貞昌還幽默說:「今天更名不是為了吃鮭魚」,加工出口區也不是排在後面,隨著新時代到來,以及新的方法結構內容不同,所以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也非常感謝過去55年來,政府、民間及所有勞工朋友努力下,打造高雄加工出口區、全世界第一個出口區的成功。
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長楊伯耕強調,園區的科技產業比重已超越傳產,占逾6成;其中楠梓加工出口區的科技產業占約8成。即使109年受到疫情影響,投資金額仍逾462億元,較108年成長435%。
楊伯耕表示,因應產業型態的改變,更名「科技產業園區」後,將可孕育更多科技產業,落實「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與「高階製造中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