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伍德麥肯茲:中國需花182兆實現碳中和 這資源是「致命弱點」

2021/03/18 15:1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布,中國將努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的報告對此指出,中國將需花費6.4兆美元(約新台幣182兆元)建設綠電設施,才能實現其目標。圖為中國張家口市的風電設施。(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布,中國將努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報告對此指出,中國將需花費6.4兆美元(約新台幣182兆元)建設綠電設施,才能實現其目標,但預計中國可能將面臨關鍵原料供應短缺問題,其中銅的供應恐是中國發展綠能的「致命弱點」。

《南華早報》今(18)報導,據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的報告「構造轉變:中國改變世界的能源獨立追求」(Tectonic shift: China’s world-changing push for energy independence),若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預計太陽能、風能、核電,和儲能設備項目將成為焦點,並藉這些發電、儲能設施產生足夠的電力,來滿足未來約75%的電力需求增長,以及在2060年之前,取代因削減化石燃料使用而損失的能源。

報告指出,中國在推進其碳中和計畫時,在確保某些關鍵原材料如銅、鋁、鎳、鈷和鋰的供應方面,將面臨挑戰,而鑒於中國是世界最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國,且銅對於輸電、電線和風力渦輪機的製造至關重要,預計銅將是中國發展綠能的「致命弱點」。

報告作者之一、伍德麥肯茲高級經濟學家Yanting Zhou即指出,中國在銅供應上對外國礦商的依賴(購買量佔全球總供應量超過50%),是該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也激發中國尋求擴大控制其他原材料供應的決心。據報告,在全球銅礦開採市場中,中國僅控制了16%。

報告稱,按目前的用量計算,中國未來每年將需要750萬噸銅,但儘管中國在海外銅礦上約投資了10年,其銅供應仍未提升。

報告更認為,中國的「雙循環」政策也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藍圖,其將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更多綠能項目、生產更多環境友善產品,同時降低經濟對碳密集型產業的依賴。出於中國目前仍嚴重依賴進口的石化燃料,透過實現碳中和,中國將成為能源獨立的國家、擁有更安全的能源供應鏈。

報告也表示,中國走向綠能所面臨的挑戰規模(從生產綠色氫到碳補償措施)很大,其將需要合作夥伴幫助脫碳,如和澳洲合作便相當重要。而應對氣候變遷是全球性挑戰,各國和中國間,能在碳定價、共同投資資源和技術上進行合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