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瘋狂造芯 專家批:將走向產能過剩的老路

2021/01/12 15:30

近年來中國企業瘋狂造芯,專家警告,中國可能走向先前鋼鐵業粗放型擴張,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的老路。(圖/取自網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公司實施制裁,使得這些公司的發展受挫,凸顯中國晶片技術受制於人的窘境,迫使中國重提自力更生口號,更祭出大量利多措施,吸引企業投入瘋狂「造芯」。但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半導體產業可能走向先前鋼鐵業粗放型擴張,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的老路,況且尖端技術不是美麗口號和砸大錢就能做出來的。

 報導指出,從中國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民間融資市場,中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投資火爆。2014年9月成立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一期註冊資本987.2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投資總規模達1387億元。二期於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高達2041.5億元。

 中國第一財經網站根據天眼查統計數據報導,2020年截至11月30日,中國新增超過7.1萬家經營範圍含有集成電路、晶片、半導體的相關企業,較2019年同期增加31.7%。《中國經濟周刊》則報導,從2019年至今,轉產集成電路(IC)、晶片、半導體的企業已將近2萬家,即便是西藏,也有公司加入這場造芯大躍進運動。

 另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回顧與展望》,半導體及電子設備2020年前3季度共獲約1083.51億元投資,年增280%,是所有投資行業中增加最快的領域。

 不過,中國晶片產業已出現低效和重複投資的亂象。

 中國的晶片國產化目標宏大,本來規劃到2020年要達到自製率40%的目標。但紐約時報引述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數據說,中國企業2020年購買了價值103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其中僅17%來自中國供應商;預估到2025年,中國晶片消費的自製率將升至40%,遠低於政府設定的70%的目標。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政府投資只能將晶片公司引進門,想要建立一個健康齊全的產業鏈難度極高。他說:「中國的資本供應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可以從國家或私人市場為不同的高科技產業籌集資金。不過,半導體是資本密集型的​​,一個製造廠的成本在50億到100億美元之間,這比研究其他技術要昂貴得多。」

 半導體產業不是中國科技業中唯一1個出現投資過熱現象的行業。甘思德說,中國政府主導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路線往往造成一窩蜂式的投資亂象,電動汽車、機器人、DRAM、某些機械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可能步入先前鋼鐵、鋁材產業產能過剩的後塵。

 甘思德預測:「未來幾年,我們將在中國看到一種超前建設的產業形態,這一情況會造成產能過剩或傾銷的問題,不是在鋼鐵和鋁等傳統行業,而是那些更商品化的高科技行業。這些都是世界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