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44.4%中國人每月休閒消費金額不到台幣363元。(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社科院近期公佈的民調顯示,44.4%受訪者過去1年僅花費1,000元人民幣(台幣4413元)在休閒娛樂上,亦即,每人每月平均的娛樂資金僅83元人民幣(363台幣),此數據令人對中國全面脫貧,以及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戰略感到質疑。
該報告指出,過去1年,中國國民年均休閒消費爲5647元(人民幣,下同),消費開支在1001元至3000元的佔22.7%,3001元至5000元的佔10%,5001元至10000元的佔11.1%,超過10000元的佔11.8%,有44.4%的人1年休閒消費開支在1000元及以下。
美國之音報導,如果對照中國總理李克強於6月份所指出的,中國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那麼,社科院這份民調所彰顯的是:中國絕大多數人口不僅賺得少、基本開銷以外的花費也少,而且貧富差距問題可能相當嚴重。專家認為,這都打臉官方宣稱的「中國從今年起已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報導進一步指出,檢視中國當局設定的雙循環發展主軸,其中在外循環上,中國經濟未來恐難逃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的負面衝擊。而在內循環上,中國內需市場在人民賺得少、花得也少的影響下,如何拉抬成長力道,也是艱鉅挑戰。
再加上,勞動市場出現結構性矛盾、少子化、人口老齡化和嚴峻的失業前景,專家認為,中國當局要達成2035年邁入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亦即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倍增到2萬美元,難度極高。
台灣中經院副研究員吳明澤受訪表示,這份民調顯示,多數中國民眾仍著重在基本生活的消費,少有休閒娛樂消費,而且低收入人口的佔比仍高,再加上貧富差距嚴重,實在讓人很難相信中國已經做到全面脫貧、也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階段。
吳明澤解釋說,333原則是小康社會基本的評估準則,意即,一般小康家庭會將其收入的3分之1花在維持基本溫飽的生活開銷上,另外3分之1做為儲蓄,最後的3分之1則作為生活享受和休閒娛樂的花費來源。
他指出,除非大多數的中國人只掙錢、不花錢,否則,此民調顯示,中國可能有超過6成的人口(約9.4億人)每年的休閒花費都低於3000元人民幣(台幣13239元),代表他們過的僅是糊口的日子,實在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富足的小康社會。
報導也說,在此消費力道下,中國未來要靠擴大內需來支撐其經濟,很多分析人士都不表樂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