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震中心大樓長高1倍 產官學攜手打造「耐震智慧建築」

2020/11/09 16:52

國震中心增建後樣貌。(國研院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與台大土木工程學系及潤泰集團合作,以原6層樓高鋼筋混凝土舊大樓,再增建7層鋼結構建築,運用耐震補強及制震技術,整合地震速報及智慧聯網科技,打造「耐震智慧建築」,作為智慧防災示範。

國研院表示,工程在規劃之初,便採行永續建築的理念,以增建取代重建,經過規劃與設計,在原有的6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上,向上增建7層樓鋼結構建築,擴建為13層樓的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複合建築,建築基地面積也增大以容納新增的「鋼結構服務核」,將原大樓內的電梯、樓梯、管道間等集中於此,讓整體空間使用更為完整。

國研院解釋,增建不但須結合新舊不同年代興建的建築,以及處理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兩種工程材料之銜接與轉換問題,再加上新增的「鋼結構服務核」,讓建築的樓地板形狀較不對稱,如何解決地震時所帶來的整棟大樓扭轉問題亦為關鍵考量重點,因此無論是設計與施工技術,均具相當高的挑戰性。

國研院說明,經詳細的耐震評估與設計後,在原有樓層關鍵位置採用增厚牆體、增設剪力牆、碳纖維包覆梁構件等補強工法提升耐震能力;配合向上增建樓層採用鋼結構以減輕樓層重量,並在新舊交接的7樓採用鋼骨鋼筋混凝土材料作為轉換樓層,以順利銜接向上增建。

此外,為消除新增「鋼結構服務核」所造成的結構扭轉疑慮,在大樓多處安裝了國震中心自行研發之制震元件—挫屈束制支撐與鋼板阻尼器(耐震間柱),同時也提升了整體結構耐震能力。此外,配合整體建築的外觀及耐震設計,在7樓至11樓層角隅處設置速度型遲滯阻尼器,消散地震能量,避免主結構體在大地震下產生嚴重破壞。

而為讓建築物平時可24小時自我監測結構安全,而在大地震來臨時可提早預警並啟動自動防災機制,本次增建將國震中心發展之「地震預警」與「結構安全監測」導入新大樓之中,隨時記錄建物真實受震反應,並在震後自動快速產出結構安全評估報告,無需再等待人為評估,加快震後復原速度。

另外結合國震中心獨創之「5D智慧實驗室維運管理平台」,結合3D數位模型、時間資訊及實驗室佈設的各類感測器,建構虛實整合的5D可視化維運管理平台,隨時監控實驗室運轉安全情形,詳實記錄各類維護資訊,以打造安全的「智慧實驗室」。

新大樓今天也舉辦捐贈暨啟用典禮,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實體捐贈予台大土木系。國研院說,未來國震中心與台大土木系將繼續合作,推動研發各項先進地震防減災技術。

新大樓今天舉行捐贈暨啟用典禮。(國研院提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