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GDP損失逾10%!裕利安宜:台是中國產業自主最大受害者之一

2020/11/02 17:05

安聯集團(Allianz)旗下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指出,預計在中國的產業自主政策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智利,將為中期潛在損失最大的受害者,其中台灣的GDP損失恐超過10%,比其他國家都高。(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日前在5中全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其中以依賴國內經濟為主的「雙循環政策」成為國家為發展目標,並強調中國應該實踐科技自立自強,安聯集團(Allianz)旗下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對此指出,預計在中國的產業自主政策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智利,將為中期潛在損失最大的受害者,其中台灣的GDP損失恐超過10%,比其他國家都高。

《路透》今(2)報導,裕利安宜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就在出口方面降低依賴國外市場,進口量則維持穩定。但當前中國的產業自主政策,則是以國內生產滿足內部需求,並希望藉此提升中國的製造業基礎,以降低關鍵領域對進口的依賴,如此將損及中國貿易夥伴的利益。

據裕利安宜對「不同領域中,中國貿易夥伴被取代的可能性」的研究,美國、日本和德國,在所有行業領域中申請的專利數目最多,且在中期上,其技術和產品被中國替代的風險也非常有限。但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智利,則最有可能在中國的產業自主政策下,在中國失去市佔,估計台灣的中期損失約達GDP的10.3%,比馬來西亞的6.5%、新加坡的5.6%、泰國的5.1%,和智利的5%都高。

不過,歐元區的機械和設備、建築、農產品和電子產品也將受衝擊,預計該地區中期的GDP損失,將約達0.9%,而最受打擊的國家,則是GDP損失恐達1.9%的斯洛伐克,愛爾蘭則將約損失1.8%、馬耳他約1.6%、芬蘭約1.4%、奧地利約1.4%。

裕利安宜指出,雖然雙循環戰略實現後,將不利其他經濟體,但此前中國可能會藉投資國外企業,進而取得技術以升級國內產業。但美國、歐盟近期為保護國內技術而加強審查外資收購,加上中國控制資本外流,都讓中企放慢對外直接投資的腳步。

據裕利安宜報告,鑒於一帶一路仍是中國當局的長期願景,顯示中國並未停止對外投資,預計中國未來在對外投資上,將會更有紀律,並以國家經濟目標為主。另外,由於預計G7國家可能加強審查中國投資,中國可能在目前最依賴外國增值的電子業領域,增加對印尼、印度、泰國、墨西哥,和智利的直接投資。

不過,隨著中國實現技術自主,裕利安宜認為中國在長期上,也將面臨債務上升、企業僵屍化,和科技進步緩慢的風險。且因中國的研發開支,相較美國、日本、德國等更依賴政府投資,恐導致盈利、創新能力較弱的國有企業,在政府干預下出現產能過剩和資源配置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