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何讓台「矽屏障」不消失? 經部百億推動關鍵設備材料在地化

2020/07/02 20:03

經濟部(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台半導體產業組成「矽屏障」,不但是經濟成長關鍵更是國際地位基石。為進一步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自給自足能力,經濟部推動「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計畫,祭出兩年近百億補完台灣半導體產業鏈,讓關鍵設備、材料能自給自足。經濟部表示,目前預計關鍵外商3年內在台拓廠90億,目標2030年產值翻倍達5兆台幣。

台半導體產業產值佔GDP 15%,是經濟成長關鍵;而供應電子及國防產業關鍵零組件,也形成台灣「矽屏障」。但台半導體產值雖今年達到2.7兆,關鍵設備及材料仍有不少需仰賴外國供應;而日本曾對韓國管制光阻劑等關鍵材料,也使提高自產率成重要議題。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計畫祭出兩年近100億預算,目標就是推動已有能力的台廠打入台積電、日月光等大廠供應鏈,及吸引關鍵外商在台落地投資,增加台灣關鍵設備與材料自產率。

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表示,預計10年內可新增1.2兆的半導體投資,且今年起就有關鍵外商在台以3年、90億台幣擴廠,讓封裝材料、顯影劑、光阻及關鍵半導體製造設備等在地化。

工業局組長周崇斌表示,今、明兩年將先以76億補助台廠打入關鍵大廠供應鏈,其中包括59億用於增進台廠設備智慧製造技術、與大廠對接;17億用於培養半導體人才及材料與設備的研發補助。

周崇斌也解釋,目前不少台廠技術已有一定水準,過去也與台積電、日月光等大廠有合作,但要進一步讓大廠採用其關鍵材料或設備,需要輔導及開啟試產線。

工業局表示,其中研發、調校設備的支出及以新材料試產的報廢等成本,政府會投入4成,大廠及供應鏈各負擔6成,相當於讓大廠改用台製產品,政府僅分擔一部分風險。

而雖改用台產品將增加試產、驗證等成本,但因過去貿易戰曾有韓國關鍵材料遭阻事件,工業局表示大廠仍有意願增加台灣供應鏈成員。

而目前台廠也有打入關鍵材料與設備能力,包括天虹、力鼎、弘塑、辛耘、志聖等,都已能打入外商壟斷的鍍膜、蝕刻、晶圓貼合設備領域。

而除輔導台廠,此計畫也吸引擁有關鍵技術的外商在台落地投資,引入技術及尖端產線,甚至與台廠供應鏈合作。楊伯耕說,包括三菱化學、信越化、默克這三家關鍵材料外商,未來3年就將投入90億在台創建研發中心,經濟部也會透過此計畫持續吸引。而台廠永光對接日商捷時雅製造光阻劑、長春在顯影劑對接東應化,也是台灣供應鏈與外商合作範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