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疫情高峰差1季 工研院估汽零件產值從成長轉衰退

2020/04/18 17:07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完成COVID-19對我國產業影響報告。
(歐新社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近日完成武漢肺炎(COVID-19)對台灣15項產業影響關鍵報告。有關汽車零組件部分,較佳狀況是疫情於5月、第二季內控制,全年汽零件產值仍可保持正成長,但若是高峰落在第三季,恐轉為衰退1.5%。

報告推估分為樂觀與保守情境,樂觀是預設疫情高峰落在5月、影響時間為6個月,保守模擬的疫情高峰則是8月、影響9個月時間;而全年產值能否維持正成長、更出現挑戰,因外銷美國佔比超過4成,台廠多專攻汽車售後維修市場(AM),工研院分析,上半年美國多州封城,降低車輛使用次數,導致維修機會也下滑,若到第三季才控制,預測全年產值達2173億元、衰退1.5%。

但疫情若在第二季控制,美中貿易戰又持續,美國進口缺口有機會由台廠填補、出現轉單機會,全年產值約2241.3億元、年增1.6%。不過,工研院也強調,車燈、保險桿、後視鏡或葉子板等需經過測試才能進入美國保險市場,進入門檻障礙較高,若有轉單效益,也必須觀察庫存、運輸、產能利用率等因素會影響廠商轉單或接單表現。

工研院提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與零組件市場,無論是短期或中長期發展,肺炎疫情造成中國車市衰退,對一向以中國自主品牌為配套的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短期內會受到負面衝擊;觀察中概汽車零件廠英利-KY、廣華-KY首季營收均比去年同期下滑28%、37%。

不過工研院指出,因台廠多以AM售後維修市場為主,難免受肺炎疫情衝擊,但大多能快速調整產能缺口,把負面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面對疫情干擾,工研院建議,業者可提升台灣母廠產能,並調整中國廠區產能與產銷,高附加價值零組件如保險桿、車燈與後視鏡等橡塑膠碰撞由台灣增產與接單,台灣外銷;政府則要盡快檢討較低階的鈑金沖壓件、橡塑膠內飾件與外飾件等汽車零組件關稅,讓廠商降低製造成本及增加價格競爭力,減輕對中國進口依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