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免驚!國際清算銀行︰鈔券傳播病毒可能性比接觸門把、扶手低

2020/04/14 18:06

免驚!國際清算銀行指出鈔券傳播病毒可能性比接觸門把、扶手低。(記者陳梅英攝)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引發民眾對於現金使用疑慮,中央銀行今日於臉書的粉絲頁引用4月初國際清算銀行(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一篇簡報內容指出,科學家認為,病毒透過鈔券傳播的可能性低,截至目前,尚無透過鈔券或硬幣傳播病毒案例。

BIS今年4月3日發布一篇簡報:「Covid-19、現金以及支付的未來」 (Covid-19, cash, and the future of payments),文中除了彙整各國央行的因應措施外,也就Covid-19對現金和支付方式可能造成的影響表達看法(網址連結:https://www.bis.org/publ/bisbull03.htm)。

央行將其重點整理如下,包括:

1.證據顯示,和日常接觸的物體(如門把、扶手等)相比,鈔券傳播病毒的可能性較低。目前也沒有實際案例證明病毒會透過鈔券或硬幣傳播。專家也指出,接觸任何物體(包括鈔券)之後洗手,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

2.各國央行針對Covid-19採取的因應措施包括:積極宣導鈔券傳播病毒的風險低、對回籠鈔券消毒隔離,以增加民眾使用現金的信心,或鼓勵感應式支付。


3.為避免接觸傳染,可能加速數位支付發展,但對沒有銀行帳戶或年長者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支付方式除了需要因應流行疾病和網路攻擊等挑戰外,也應該配合不同族群的需求。

以此來看,台灣央行因應疫情所採取做法,較各國央行更為積極。比如鈔券從回籠、存放、整理到再付出供民眾使用,與市面隔離時間超過1個月,大幅降低病毒殘留機會;在整理過程中,先由高速鈔券整理機剔除髒舊和破損鈔券,再將可用券送進自動封包機,於150°C左右的高溫下進行封包後再流通,此過程也有部分消滅病毒的效果。

此外,央行也要求台灣銀行對金融機構回存的鈔券採取隔離措施,確實遵守「先進先出」原則,先在金庫中存放14天以上再進行整理。

央行提醒,任何物品表面都可能附著細菌與病毒,為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是做好個人衛生自主管理,儘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場所,正確配戴口罩並且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臉和眼鼻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