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人工智慧執行亮點與展望 金融業應用AI趨勢正夯

2020/01/10 08:00

玉山銀行科技長陳昇瑋表示AI預測的準確度還有待優化。(圖╱台灣金融研訓院)

這次的FinTech Taipei 2019,AI人工智慧可說是各方矚目焦點,Google Cloud北亞區總經理李孔源、玉山銀行科技長陳昇瑋、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分別針對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趨勢,提出現階段執行亮點與未來展望。

AI人工智慧可說是在各行各業都大行其道,而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趨勢又是如何?在這次FinTech Taipei 2019,觀察到不少業者都非常關注此議題,《台灣銀行家》雜誌整理包括Google Cloud北亞區總經理李孔源、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暨玉山銀行科技長陳昇瑋、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等人分析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趨勢,以供銀行業界參考。

玉山銀科技長陳昇瑋》

AI已是國家層級議題

原是台大電機博士、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的陳昇瑋,2014年創辦台灣資料科學學會,連續4年舉辦大型年會,引領台灣學界和產業界的人工智慧旋風。2018年1月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支持和許多企業贊助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學,2019年陳昇瑋也從學界再度跨足產業,借調到玉山金控擔任金融業的首位科技長。

對AI議題相當關心的陳昇瑋談到,AI已是國家層級的議題,到2030年,全球的AI產值將會是兆元美金的等級。而目前各產業導入AI的狀況,陳昇瑋表示,金融業比多數的產業更早導入AI,因為在監理的要求下,金融業的資料比多數產業成熟,AI導入較為容易;製造業的特性是資料乾淨,因為資料來源是自家工廠,容易分析;但零售業的資料就很「亂」,因為資料來源是消費者,但每個人行為差異極大,對零售業來說,分析這類資料是不小的挑戰。

而在金融產業中,陳昇瑋以證券交易為例,談論AI與機器學習的特徵與應用現況。分析證券市場時,交易員必須學習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特徵工程等技術與交易規則;但規則對AI來說並不是必需的,只需要提供財報、籌碼等市場資訊,AI就可以自己做預測,自己找出金融市場的交易規則。陳昇瑋引用數據,AI用財經新聞做預測隔日股價漲跌的話,準確度可達80至85%;雖然看起來還不錯,但把時間拉長至5天以上,準確度就會降低到5成以下,因此還有優化的空間。

金融業建立AI競爭力 比資料量更比使用能力

儘管如此,從目前全球股市觀察,已經約有8至9成的交易都是程式執行的,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中,有6個已導入AI協助交易,代表AI已在證券交易占有一定的份量。除了證券交易,AI也被用在產業分析,用來預測股價。例如有分析師使用AI,分析消費者email裡的收據,推測零售業的銷售狀況;也有人透過衛星照片,分析賣場停車場的狀況,推測消費者的數量,預測零售業的股價。

接著陳昇瑋談到AI用於市場分析的限制。陳昇瑋認為,要用AI取得高度預測準確性,前提是「過去發生的事,未來還會發生」;問題是市場常會有過去沒發生過的事件,例如美中貿易戰,而AI開始應用於金融的時候,它也沒經歷過殖利率倒掛。因此陳昇瑋提醒,雖然AI可以幫助金融業者預測市場與證券價格,但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為資料有限制;目前AI可以協助做短期交易(例如當沖),但難以預測長期趨勢,這仍需要人類分析師的協助。

那金融業需要如何在AI時代建立競爭力?且需要怎樣的人才?陳昇瑋說,以前金融業比的是資產規模,但現在比的是資料,除了比資料量,使用資料的能力也是金融業者的競爭力關鍵。關於人才,以前金融業需要財務工程的人才,現在需要的則是機器學習人才;除此之外,金融業者有文字分析、客服需求,還需要自然語言分析人才。

陳昇瑋以玉山金控為例,關於金融業者導入AI的實際狀況。在玉山金控,除了傳統的資訊處(IT單位),玉山金控還新增了「智能金融處」,是全台金融業第一個AI單位,使用PyTorch、TensorFlow等AI工具,為金控建立AI競爭力。

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

AI技術成熟為LINE Bank最大優勢

金管會開放的3家純網銀執照,其中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提到,LINE Bank所有的設備、資料統統都會落地在台灣,網路資料中心(IDC)已經在2019年第3季啟用。而預計2020年第2季,第一波純網銀上線的功能,黃以孟說,LINE Bank最大的不同在於,LINE本身擁有成熟的AI技術,以及透過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與其他生態系串接。

目前LINE純網銀團隊人數已達80人,日前也公開釋出法遵、風控、科技、金融、資安等20多種職缺,種種舉措都顯示LINE Bank正積極籌備想要迅速開業。黃以孟表示,預估開業的第一天,存款、個人信貸、轉帳、匯款這些基本的功能統統都會有,也會推出金融卡(Debit Card)滿足提款需求。

黃以孟說,LINE雖然在台灣擁有龐大用戶數,但這不代表能完全轉移到純網銀服務上,且現在各家傳統銀行都有行動網銀功能,LINE Bank想要突破並不容易,但LINE Bank最大的不同在於,LINE本身擁有成熟的AI技術,以及透過開放API與其他生態系串接。

加強與AI新創合作 打造全民銀行

LINE集團在人工智慧的研發上很積極,2019年6月宣布啟動B2B業務「LINE BRAIN」,專門向企業用戶提供LINE基於雲端人工智慧平台Clova累積的AI技術。LINE技術長朴懿彬(Park Euivin)指出,旗下發展的應用領域包含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電腦視覺、光學字元辨識(OCR)、臉部辨識、影像辨識、資料分析及語音辨識。

據了解,OCR可以將圖片轉換成純文字,能省去重新謄打的工時,能加快申請服務時,驗證身分的時間;透過Clova智慧機器人生物辨識及語音系統,讓身障者、長者用說的,就能投保保險;2019年4月,LINE Pay在日本推出eKYC技術,用戶只需要拿著證件面對手機鏡頭,拍一張照片,文件及臉部辨識完成後,就等同完成數位化認證作業,就能使用LINE Pay轉帳,這些都是AI在金融上的應用。

黃以孟表示,未來也會跟其他台灣AI新創合作,讓所有創新的想法能更快推出。「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民銀行。」黃以孟認為,LINE本身擁有豐富的生態系,但是思維是開放的,未來不會故步自封。銀行與第三方業者合作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概念,近年已經在台灣許多金融服務中看到合作案例,LINE Bank也透過開放API技術,與其他生態圈串聯,把金融服務延伸到更多應用場域。

黃以孟說,LINE Bank必須在客戶體驗上做出區隔,「我們不會去跟別人比利率、額度高低這些基本條件。」LINE決心要多花時間將AI融入純網銀的應用與願景,因為唯有AI才能讓每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流程,速度變得更快、流程體驗變得更好。

谷歌雲端北亞區總經理李孔源》

Google Cloud足以應付企業業務

根據多家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4年,數位轉型可望帶來超過4.5億美元的商機。Gartner的資料顯示,有將近80%的公司將數位轉型視為重塑營運業務的優先策略。IDC預計,到2020年至少有55%的組織將實現數位化,以全新的商業和技術概念改變市場和產業樣貌。

而看好企業數位轉型,積極投入雲端市場的Google,其Google雲端北亞區總經理李孔源指出,Google在2016至2018年期間,全球投資高達470億美元,而Google擁有強大的全球網絡,雲端基建遍布全球61個地區(Zone),共20個區域(Region),特別適合瞄準國際以及積極擴展的企業。

她亦強調Google的所有業務一直由Google Cloud支援,說明Google Cloud技術成熟,足以應付各大中小型企業的業務。另外,Google的網絡採用自己鋪設的海底電纜,企業用戶選用Google Cloud的服務意味著他們將進入Google穩健、安全的網絡,而這是眾多企業客戶最注重的一點。目前全球有十大銀行其中有5間都採用了Google Cloud。

李孔源表示,Google Cloud目前在全球有著20個大型資料中心(Cloud region),其中亞洲第一座便是選在台灣彰濱工業區設置,台灣同時也是亞太區第一個設有資料中心的Cloud Region。台灣的金融客戶如需要透過提供具規模、安全且穩定的基礎設施、利用AI和機器學習的科技優勢協助客戶管理海量數據做出決策,Google是十分適合,可持續致力於協助台灣客戶雲端化與數位轉型。

提供平台式服務 提出傳產、金融數位轉型諮詢

李孔源表示,Google的客戶行為分析(Customer Behaviour Analysis)能為企業客戶收集數據,了解客戶不同行為的原因並作出預測,以調整更有效的營運策略。另外,收集的數據量十分龐大,Google能做出整理整合,為企業用戶提供視野。

除了雲原生(Cloud Native)的科技企業,Google Cloud團隊也持續協助傳統產業轉型,金融、製造、零售也都是急需數位轉型,Google會依據合作夥伴的不同產業特色,提供不同協助來解決相應的複雜商業課題。

李孔源表示,台灣是Google少數既有資料中心,又有Google Cloud中心落地,日前又再度買下台南科技工業園區的土地,作為在台第二座資料中心,顯示台灣本身就是Google亞太產品策略非常重要的一環,也顯示Google很重視台灣人才,Google自去年起也順勢在台灣資料中心推廣招收實習生計畫,Google表示,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以後被延攬為正職員工,自己就能培養屬於Google需要的人才。

除了硬體和基礎設施,Google Cloud亦提供許多平台式的服務,除了雲原生的高科技業客戶,並將服務拓展到協助金融、零售與製造等傳統產業,利用雲端資源為不同產業客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及在以往IT環境下無法實現的服務。

李孔源說明Google Cloud「Go-to-Market」的三大策略,除了為客戶提供安全且穩定的基礎設施以及邊緣運算、儲存與網路等服務,訓練與認證系統有助於讓客戶熟悉Google Cloud的雲端架構,協助客戶管理轉型。最後,她強調,「在雲端世界中,除了銷售、技術支援團隊,還必須建立更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

(本文摘自2020年1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採訪、撰文:張嘉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