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名醫開講》陳適安:找心律不整病灶 2分鐘搞定

2019/12/26 07:46

相關影音

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發明「台北方法」,給治療心臟病療程帶來革新進展。(記者胡志愷攝)

(陳適安為心臟專科、台北榮總副院長、陽明大學內科教授、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內科教授)

心律不整它的種類非常的多,有的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會發作,有的是超過65歲以上的才比較容易發作,雖然台灣的人口是慢慢在下降,可是我們心臟病的發生的機率也沒有減少,我們超過65歲的老人人口愈來愈多,在這些老人人口,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心律不整,叫做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在心律不整,在超過65歲以上的人,大概就佔個5%到7%,所以你老人人口越多,這種心房顫動就來得越來越多,以這個比例而言的話,需要治療的這些心房顫動的這些病人,1年大概有20到25萬左右,所以我們需要去處理的病人人數,真的是非常的多。

嚴重心律不整恐會造成瘁死

心律不整的病人,來到門診都會抱怨說,怎麼突然一下子,這個心臟好像在打鼓,「砰砰砰砰」這樣子,跳動很快,有的病人會說,我好像這個心臟突然一下子,多跳了1下,或是少跳了1下,好像有停拍的感覺,或是說就像我剛剛講的,像打鼓這樣砰砰砰,有點是說突然一下子跳得非常重,這大概是心律不整的最初的症狀。那有些比較惡性的心律不整,它速度非常的快,病人來不及反應,一下子就倒下去,就昏倒,所以真的昏倒的病人,裡面有蠻多病人是因為心律不整急性發作所才引起的,甚至有些心律不整的病人,也許在年輕一些病人的話呢,就是以猝死表現出來。

有的心律不整病人他是那種陣發性的,比如說跳了30分鐘就停了,兩三個禮拜之後再發作,有的病人非常難診斷,比如說他1年才發作個2、3次,可是每1次都來勢洶洶,每1次來個兩三個小時,可是病人他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也沒有去急診室,等到他回到門診的時候,跟醫師一直訴說他的症狀,可是醫師給他做了很多檢查,包括心電圖啊,或是說24小時心電圖,甚至像現在可以給他安裝1個月的那種心電圖,怎麼抓都抓不到,可是有一天他又發作了,又砰砰砰砰跳得非常的快,這次他運氣好,比如說剛好很靠近榮總的急診室,就來榮總的急診室掛個號,做個心電圖,就可捉到病情,1分鐘心跳240、250都有,看個心電圖就馬上知道他是怎樣型態的心律不整。

榮總結合交大導入AI作心律不整診斷治療

我們榮總率先導入AI(人工智慧),來做整個心律不整的診斷跟治療,

這個大概是可以分成幾個部份,比較複雜的部份就是,就是我們做心房顫動的電燒術,歷史已經20幾年了,可以說是全球領先,在全球是跟法國是最先做的,榮總也從裡面發明了很多電燒的技術,就像美國心臟醫學會,他在這種雜誌上還有他們學會,都有所謂的叫做「台北方法」,「台北方法」就是我發明的,這個治療心房顫動電燒術,榮總與交通大學合作,把AI導入智慧醫療,可以讓病人對這個手術比較了解,讓這個手術的時程縮短,讓醫護人員不用花那麼多的心力。

第1個,我們用我們所謂的這種XR (X Reality;混合現實環境的形式)的這個技術,應用在衛教的解說,病人或是家屬,只要戴上了我們1個3D的眼鏡,就可以觀察到心房顫動,所謂的「台北方法」,其他國家來跟我學習的醫師,他也可以從這個虛擬實境,觀看這個方法,他就可以學得非常的快,這是在手術流程,還有對於病人的解說上的改變。

獨創「台北方法」:可戴3D眼鏡觀看心房顫動

第2個,我們對於這些心房顫動的這些起源處的探索,需要去給病人做電燒,才能夠把心房顫動治好,那是不是從這種定位的方式裡面,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交通大學資訊工程人員設計的特殊軟體,在還沒有手術之前,就可以預知病人他這個心律不整的病灶在哪裡,所以我們就從我們以前做過的這些心房顫動病人的電腦斷層攝影,給交大做AI的運算,我們竟然很訝異的發現說,在這些病人的電腦斷層影像裡面,竟然可以發現出心房顫動它的起源點是在哪裡。

所以病人還沒有進入這個手術房之前,甚至在門診做完電腦斷層之後,我們大概就可以告訴病人說,你的心房顫動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甚至我們都做出了成功的復發手術的模型,手術前就可以告訴病人說,未來你可能會復發的比率大概是怎麼樣子,如果復發的比例非常的高,也要跟病人慎重的講,讓病人好好的考慮,甚至就可以告訴病人說,我們是不是要採用另外的方法來做,不一定要做這種電燒的手術,這個是我們對於心房顫動電燒術,應用AI運算在臨床診斷及治療的科技。

利用大數據 2分鐘判斷心律不整病灶

病人做完心臟電腦斷層,資料匯入後我們的軟體,2分鐘就得到答案,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過去傳統病人要到導管室,放了很多條心臟的導管,然後做各方的測試,大概兩個小時才可以知道,兩個小時現在變成兩分鐘。這個技術是全世界首創,我在今年5月,已經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對外發表。

另外一種的話,就是病人的心律不整的診斷,這種最原始的診斷,比如說,他1個月才發作1次,甚至兩三個月才發作1次,如果天天發作的話,醫院會給病人背上,所謂的24小時心電圖,你背上去就可以偵測得到他心律不整發作,才能給他一個診斷。可是有一些病人,兩三天甚至一兩個禮拜才發作,也不可能讓他整天都背著那個心電圖,貼很多地方那很難過,所以榮總就研發一種貼片,可貼在胸前,差不多可以錄兩個禮拜到四個禮拜,而且它都可以無線傳輸(wireless),這貼片面積大約比10元硬幣大一點,Apple Watch當然也有這個功能(編按;台灣區販售的Apple Watch因尚未獲衛福部核准,致沒有心律不整偵測功能),我們希望榮總做出來的比Apple Watch還更好,它可以感知你心臟的心律,有沒有心律不整?然後可以無線傳輸,這個貼片現在正在研發中,我想最慢到明年中大概就可以成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