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非典型央行領袖德拉吉卸任 歐元區困境仍待解

2019/12/06 08:00

有「超級馬利奧」之稱的德拉吉。(路透)

歐洲央行長達8年的超級寬鬆政策、全面的負利率,為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滾滾錢潮,德拉吉下台前重啟QE,讓歐洲進入「後德拉吉時代」,很可能會削弱其政策的可信度,這位超級「馬利歐」的歷史功過,或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現在若有人說起「超級馬利歐」,歐洲人優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日本經典遊戲的主角,而是前歐洲央行(ECB)的行長「馬利歐.德拉吉」(Mario Draghi)。

2019年10月底,德拉吉正式卸任歐洲央行行長職務,在任期內最後一次公開談話時,記者問他對繼任者、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有何建議,德拉吉回應「無此必要」。

不過,從他的實際行動,似乎已經替接下來的歐洲央行政策定調,因為他在臨走前,除了再次確認歐元區依舊疲弱的基本面外,還送出一份「大禮」:重啟量化寬鬆(QE)措施,以支撐受貿易戰波及而搖搖欲墜的歐元區經濟,引發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激烈辯論。

評價兩極的央行領導人

細數德拉吉的成績,可說是評價兩極。《富比世》雜誌評選全球前十大最有影響力人物時,他時常榜上有名,《財星》雜誌曾將他評選為「全球最偉大的領袖第二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也贊許他是「最偉大的央行總裁」。

不過,他空前的負利率與QE政策,讓《經濟學人》譏諷他乾脆開直升機撒錢,多位前歐洲央行官員抨擊他為了袒護負債累累的政府,強迫保守的存款戶為政府支出買單。政策實施迄今,對於刺激歐洲的經濟成長也很有限。

不論外界對於德拉吉的評價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他是一位非典型的央行領袖,近30個民情與經濟體質迥異的歐盟成員國間,總是歧見不斷,他整合了所有國家的意見,衝破了好幾個世代歐洲政府堅守的政策底線,徹底執行他認為正確的政策,其手腕之高明,可見一斑。

力推私有化令義大利度過危機

德拉吉之所以有過人的手腕,與他處事冷靜、勇於任事的特質有關,而他的種種特質可能來自於他早熟的人生。1947年9月,他出生於義大利的金融世家,家境富庶,但就在他上高中時,雙親在短短幾個月內相繼過世,作為家中長子,他責無旁貸地成為一家之主,扛起撫養全家人的重任。

1976年,德拉吉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師承莫迪吉安尼(Franco Modigliani)與梭羅(Robert Solow)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後也追隨恩師的腳步,在大學任教,但他並不是關在象牙塔內的老學究,而是「學而優則仕」,接下教職後不久,就被派駐世界銀行總部,出任執行董事6年。

他在1990年返回義大利,擔任財政部國庫部總幹事不過幾個月,一場貨幣危機席捲義大利,義大利里拉重貶,被迫放棄歐洲的匯率機制。德拉吉為了維護祖國的經濟,開始出售超過700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並修訂相關法案,大力推行私有化進程,使義大利順利度過危機,並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

2001年,德拉吉受邀坐上高盛投行執行總裁之位;2005年,義大利央行面臨破產危機,他臨危受命,出任義大利央行行長。

德拉吉的行事風格,時常令人印象深刻。他在高盛任職期間,其辦公室位於倫敦,他常捨棄公司為他配備的豪華轎車,搭乘地鐵上班,顛覆了一般人對於義大利人閒適、慵懶的刻板印象,甚至認定他的言行更接近勤儉、務實的德國人,「鐵娘子」德國總理梅克爾給他的評價是:「與德國人一樣,擁有追求穩定和堅實政策的理念。」

維持歐元穩定功不可沒

2011年11月,德拉吉接下歐洲央行行長大位,歐洲許多國家都不看好他。當時歐債風暴肆虐,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被列為「歐豬五國」(PIIGS),各界認為這些「放牛班」學生早晚要脫離歐元區,所以沒人願意借錢給他們,造成當時這些國家公債殖利率一路飆升,也讓歐元制度將分崩離析的傳聞喧囂塵上,殃及全球經濟。

歐洲央行行長的位子原本是德國與法國候選人所瓜分,但當時來自德國的內定人選突然退選,在德、法兩強鬥法後,梅克爾基於穩重、紀律等考量,欽點了德拉吉。不過,德拉吉來自義大利,讓許多人都質疑,由一位出身「超級債務大國」的財經官員來拯救歐洲,無法讓人放心。

德拉吉上任後,大刀闊斧推動變革,先是宣布降息25個基點,是當時歐元區央行兩年來首次祭出降息,隔年7月,他就任未滿一年,便對全球做出重大宣示:「不論要付出什麼代價,歐洲央行都將維持歐元制度的穩定性。」他的發言為歐元注入一劑強心劑,也成為歐元區命運的轉捩點。

兩個月後,德拉吉推出由他首創的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直接貨幣交易)購債計畫(編按:歐洲央行承諾,在二級市場上,無限量收購歐元區國家發行的主權債券,收購的前提是該國必須遵守緊縮財政的改革計畫)。

按規定,歐洲央行不能直接購買歐元區政府債券,OMT購債計畫卻完全繞過這項禁令,有人覺得這一招是德拉吉的魔術,批評者則認為是無良的詭計。

更有趣的是,該計畫非但沒有完全的法律文件,最後也沒有買入任何債券,當時很多人還嘲笑德拉吉自以為推出火箭筒,結果只是一把水槍。不過,純粹以結果論,該措施完全奏效,在德拉吉發表演說前,西班牙和義大利國債殖利率原本分別超過7%、6%,投資人強烈質疑歐元無法存續下去,但他宣布要推出OMT計畫數周後,兩國國債殖利率就大幅走低至4.5%左右。

最後,多數人的共識是,OMT購債計畫以兵不血刃的方式,穩住市場信心,拯救了身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更讓歐元制度得以運行至今。

對一國央行來說,「放話」本來就是鞏固市場信心的重要工具之一,不過像德拉吉這樣只透過口頭干預、不費一兵一卒的方式就完全達到成效者,也算是罕見,若說他是「放話」功夫最爐火純青的央行領袖,並不為過。

負利率政策下猛藥

儘管德拉吉打贏這關鍵的一戰,但之後歐元區的通膨、經濟成長仍不見起色。2014年6月,德拉吉將銀行存款利率由0%調低至-0.1%,開啟了歐元區的負利率時代,也是全球四大央行(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銀行)第一個引入負利率者。他擔任歐洲央行行長的8年內,利率只降不漲,目前隔夜存款利率已降至-0.5%,換言之,金融機構在央行的超額存款必須支付0.5%的利息。

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間,在德拉吉主導下,歐洲央行推出大規模QE計畫,購買了約2.6兆歐元的資產。

負利率政策推動後,銀行必須為自己存入央行的資金支付費用,理應會有動機將資金以低利出借給企業與消費者,進而帶動企業投資與個人消費,刺激通膨,央行透過購買資產和國債,則是為銀行體系增加流動性,同時影響各資產的回報率,是時常搭配低利率政策的手段。

不論是負利率或是QE,都屬於非常規的選擇,算是「特效藥」,卻不是萬靈丹,最後也沒有解決歐洲的基本供需及產業結構問題。以負利率政策來說,即使讓銀行業減少在央行的存款,銀行業者卻選擇將資金轉投資其他市場,而不是大幅增加對實體經濟的信貸。

儘管德拉吉曾經動動嘴巴就徹底扭轉市場形勢,但可以確定的是,他費盡千辛萬苦打造的QE環境,沒有達成通膨率「接近但略低於2%」的目標,今年以來,歐元區的成長力道明顯放緩,甚至讓他都坦言「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2019年10月,美國ISM非製造業指數54.7,高於預期,但同期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45.9,連續衰退9個月。根據IMF預測,歐元區2019年經濟成長率1.2%,較前次預測減少0.1個百分點,將創下2013年來最低紀錄。

對於歐元區經濟趨緩速度超乎預期,德拉吉的解釋是,主要是保護主義政策和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造成國際貿易疲軟所致。而且,今年11月起,他在一片質疑聲浪中,重啟已結束的每月規模200億歐元的新一輪資產購買。

歐洲央行在德拉吉的領導下,一直未能實現通膨目標,長達8年的超級寬鬆政策、全面的負利率,也為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滾滾錢潮,這次他下台前重啟QE,讓歐洲進入「後德拉吉時代」,很可能會削弱其政策的可信度,這位超級「馬利歐」的歷史功過,或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本文摘自2019年12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採訪、撰文:張舒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