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黑科技當後盾 工研院平台提供台商轉型新契機

2019/10/01 13:20

回台台商業者出席「台商回台投資創新研發平台」發表會,左起投資台灣事務所執行長張銘斌、台灣新散熱公司總經理羅傳仙、和欣光通董事長葉律松、翔名科技研發副總李文亮。(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美中貿易戰造成供應鏈調整,台商回台投資是今年改變台灣的重要力量,因應台商回流的趨勢,工研院今天宣布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創新研發平台」,幫台商準備好技術、專利、人才、新創與平台等5大優勢,出席的和欣光通董事長葉律松表示,很多台商現在還在糾結要留在中國還是搬到東南亞,但這些選擇都不如回台灣轉型升級,尤其工廠在中國是拿不回來,倒不如回台還有人才與未來。

葉律松表示,美中貿易戰剛好是1個最好轉型機會,但台商去越南、東南亞,只是生產成本較便宜,生產流程與產品還是一樣,但未來3、5年工資上漲,勢必還是走回頭路,不如回台灣轉型,就像和欣光通在工研院技術協助下,傳統燈具仍留中國生產,但導入可見光通訊(VLC)及光照護等光應用技術,並朝節能、5G、AIoT等技術發展的高科技產品則回台生產。

出席的台灣新散熱公司總經理羅傳仙表示,公司原本就是工研院34年歷史的自動化團隊與業者合資的新創公司,所以專長在於產線自動化,公司鎖定散熱相關產業研發,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智慧製造與電腦視覺辨識有絕對的技術優勢,透過合理化、標準化生產的5G手機的熱板、熱管,良率可達9成以上,絕對有機會跟紅色供應鏈相抗衡,有機會的話可以跟產業合作聯盟打國際盃,讓Made In Taiwan再次揚名國際。

另外全球知名半導體零件製造商翔名科技(8091)研發副總李文亮則表示,因為技術精準度不夠,所以很多東西在中國是沒法做的,翔名想做供應鏈的旗艦店,以眾供應鏈來看,台灣還是最好的發展契機,所以原本藍圖早就計畫回台了,這次回台剛好是順勢而為的好時機,尤其中國找不到像工研院這麼好鍍膜技術的機構做後盾,這是回台擴廠的1個必要條件。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台商回台的需求有3類,包括分散風險擴大全球生產布局,以利搭建橫跨歐美日技術平台,第2類則是希望透過自動化提升生產力進行高附加價值製造,第3類則是希望能強化布局AI、5G及下世代產業技術發展,這次搭建的投資創新研發平台,就是結合資本市場與科技市場,協助台商轉型升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