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今會見眾多華爾街高層。(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國企業長久以來抱怨中國市場難以進入、規則繁瑣,審批漫長、費用高昂,即使獲准也難與國企競爭。不過中國近來加快開放金融市場的限制,《彭博》指出,就算在貿易戰的陰霾下,金融巨頭如高盛、摩根大通等公司高層今日仍將於北京與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會見,顯示中國43兆美元(約新台幣1336.5兆元)的金融體系依然有巨大吸引力。
報導取得的行程顯示,易綱、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財政部副部長廖岷等官員主持會議,出席人士有高盛營運長John Waldron、摩根士丹利國際業務全球負責人Franck Petitgas、避險基金公司Citadel執行長Ken Griffin、花旗集團副座Alan MacDonald、黑石集團亞洲董事長Chris Heady等。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教授Michael Pettis表示,因美國抱怨中國種種機制只有單方面得利,中國常常拿「改革開放市場」當作跟美國周旋的一步棋,但其實中國國內也有動機改革。「中國決心改革金融市場,是因為知道沒有知名美國公司加入,很難真正的國際化。此外,中國也能獲得非常重要的遊說盟友,這是他們十分缺乏的。」
中國官員和學者表示,外國競爭對手進入可以施壓金融行業改革、朝標準化前進,也可以專注於不同業務。如中國政府現在呼籲加強放貸給民營中小企業,外企並不需要遵從。
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合夥人Daniel Rosen則說,中國經濟轉型走向消費、加上政策局限性,很可能意味未來幾年外流數兆美元的資本,因此需要開放金融業,吸引相應的資本流入。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計,到2030年,外國銀行和證券公司在中國的年利潤可達約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97.4億元),除非出現重大的經濟放緩或政策改變。
摩根大通和高盛的代表均拒絕評論。這也不是雙方首次有類似會面,去年9月華爾街高層也有在北京出席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主持的會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