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鋼鐵下游 經部認定中國鋼恐釀損害但不課稅

2019/09/06 21:59

政府去年對中國進口5項鋼品實施雙反調查,經濟部貿調會今認定5項鋼品有造成產業實質損害之虞,但不建議財政部課稅。圖為中國四川省某鋼廠。(路透)政府去年對中國進口5項鋼品實施雙反調查,經濟部貿調會今認定5項鋼品有造成產業實質損害之虞,但不建議財政部課稅。圖為中國四川省某鋼廠。(路透)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政府去年對中國進口5項鋼品實施雙反調查,也是政府首次主動提出案件,是否首度課徵平衡稅引關注。但因政府力撐鋼鐵下游業者,因此經濟部貿調會今雖認定5項鋼品有造成產業實質損害之虞,但不建議財政部課稅。

財政部去年4月一口氣公告對中國進口的5項鋼品展開雙反調查,包括對碳鋼冷軋鋼、不銹鋼熱軋鋼展開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調查,並對碳鋼鋼板、鍍鋅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等3件展開課徵平衡稅調查。

這也是台政府首次主動啟動調查,主要為因應美國祭出232措施、對全球鋼鐵課徵25%關稅,台希望藉此爭取豁免。而歷經一年多,台灣仍未爭取到豁免措施;而因中國製不鏽鋼原料價格較低,品質不輸台廠,中下游業者強烈反對對中產品課稅。

經濟部8月展開產業損害最後調查,上游中鋼與下游不鏽鋼等業者激辯。此案恐攸關台鋼鐵後續是否被美或他國鎖定,經部向財政部建議稅率,台無產製、有需求者可能課稅0%到5%;有產製者則課5%到10%。

但政府力挺鋼鐵下游,日前蘇揆與鋼鐵業座談,也要求中鋼讓利嘉惠業者。經濟部貿調會今雖認定5項鋼品有造成產業實質損害之虞,但不建議財政部課稅。

貿調會今審議結果認定自中國進口涉案貨物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但有實質損害之虞,而「為肯定之認定」。

貿調會表示,雖然中國鋼鐵產品並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但是因為其有龐大的過剩產能、存貨量、出口量,又遭受美國、歐盟、加拿大、巴西等國採行反傾銷稅與平衡稅措施或展開貿易救濟案件調查。

而美國依其貿易擴張法調高鋼鐵產品輸美關稅,歐盟也對鋼品採行防衛措施,已嚴重限縮中國出口市場。而在中國產能過剩、其國內需求有限之情形下,可能再以低價及受補貼之貨物出口至鄰近、且已建立行銷通路之我國市場。

若此一情形發生,將對以內需為主之我國鋼鐵產業造成衝擊,國內產業將遭受損害。因此認定國內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

但經濟部也強調,在考慮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就國內產業、上下游、最終產品價格及使用者選擇、貿易與競爭環境等層面綜合分析評估,以及目前均已對中國之碳鋼鋼板、鍍鋅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經濟部將建議財政部暫時不課稅,並適時檢討其對我國整體經濟利益之影響。

貿調會指出,經濟部後續將調查結果及暫不課稅之建議通知財政部,由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做出最終決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