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資深入拉美 美專家批:把貿易夥伴變政治盟友

2019/05/02 15:3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

〔編譯羅綺/綜合報導〕長久以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國的經濟重心都依賴美國,拉美地區更被稱為「美國的後花園」,但近年中國提倡一帶一路,不斷在拉美地區灑大錢投資,各國的貿易重心逐漸轉向中國,引起美國的注意。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拉美研究中心上週的研討會中,匯集經濟、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的專家們討論中國藉由一帶一路,大幅提升拉美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但美國政府在抗衡中國上所做甚微,讓專家們感到沮喪。

美洲學會/美洲理事會副會長法恩斯沃斯(Eric Farnsworth)表示:「中國進駐西半球後,留下來就不會走了,這可能是我們本世紀在地區事務中看到最劇烈的轉變。」

法恩斯沃斯指出,中國大舉投入拉美基礎設施的主要原因是著眼於自身的經濟利益,目的是創造新的商機,推動自身的經濟成長,「但還有另一個因素,隨著中國的政治雄心及在全球利益變得成熟,中國開始尋找方式,影響他國輿論和各國領袖,在中國推動符合其雄心的某種世界觀時,讓他們站在中國這邊,支持中國的計畫,或者至少保持中立。」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以造福他國的名義,向一些無法償還債務的國家提供貸款,興建基礎建設,但當欠債的國家發現他們債台高築且無力償還,在跟北京進行新的談判時,卻處於弱勢地位,任人宰割。

前美國駐巴國大使菲利(John Feeley)表示,「我擔任美國大使期間,債務陷阱是中國政府在非常有意識地行使的策略」。中國以貸款吸引那些國家,變得以藉此開拓商業渠道,或更甚是別有用心的搶占戰略位置,為中國海軍建立港口等,「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利用這些優勢,獲取外交和政治上的好處。例如,中國說服一些國家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

菲利認為,不論中國的目的是經濟性的,還是政治性的,還是二者兼而有之,但北京在拉美擴大影響力是事實,而美國卻在抗衡中國上所做甚少。他認為,美國應積極投入拉美新興市場,推動公私合作,並推銷美國的技術、公司和服務;因為一旦有了空隙,中國就會抓到機會。

中國對拉美的投資多數來自國有企業,這些國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顯示即使中國投資拉美的資金,即使不是直接來自中國政府,也跟北京當局有著密切的關係,伴隨著中資而來的,是中國政府在各種事務上的影響力,包括透明度、人權、貿易實踐等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