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風電專案融資風險特高?德銀行打臉:做24個風場沒賠過錢

2019/01/22 16:33

離岸風場(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台屢有「離岸風電財務專家」撰文,批評風電專案融資風險超高,並可能轉嫁到參與融資的本國銀行。今擁有10餘年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經驗的KfW(德國聯邦政府重建復興信貸銀行)副總艾克哈德(Andrew Eckhard)表示,「從未聽過專案融資會比企業融資更有風險」。他強調,該行已參與過24個離岸風場的專案融資,「沒有損失過任何1塊錢。」

離岸風電因資本支出較大,在歐洲經常採專案融資方式籌集資金。而近日台灣屢有離岸風電財務專家撰文抨擊此制度,強調將把高風險全數轉嫁到台灣的融資銀行。

歐洲主要離岸風電融資行、全球前10大再生能源放款行KfW副總艾克哈德(Andrew Eckhard)聽說此論點,驚訝表示「沒有任何比這個更嚴重的錯誤。」艾克哈德有超過十年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經驗,所經手的風場超過4GW,相當於台灣2025年5.5GW風場的7成,他直言,「我從未聽到專案融資會比企業融資更加有風險的說法」。

他強調,事實正好相反,專案融資從各種客觀指標包括違約率、債務人破產償還率來講,各種表現都優於企業融資,更可降低融資風險。他也說,專案融資針對1個專案,參與的10幾家銀行都會做各自的盡職調查,「你談論的是很多方的檢視」。

此外,專案融資也不會對銀行有衝擊,因為專案不管做得多好,銀行都只有固定利率的平穩收入,所以銀行一定會更審慎、更在意賠錢的風險、評估得更清楚。

他也說,因為台灣過去沒有專案融資,所以台灣的銀行們對此可能沒有很多認識,但他認為台灣的銀行其實「有很好的保障」。他強調,台灣的專案融資結構有3家歐洲的大型出口信貸機構擔保,也有10多家國外銀行參與,其中50%是由歐洲信貸機構以及KfW提供擔保。

他也強調,KfW銀行在歐洲以專案融資協助了24個離岸風場,但「沒有任何一塊錢的損失」。他表示,雖然不能保證未來仍有一定風險,「目前我們的表現仍然非常好。」他也說,也曾有些案場比原來的規劃成本更高,但負擔的是股權投資人、而不是銀行,如果案場被出售,在專案融資中也會就優先將償還銀行,銀行不會有損失。

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Achim Berger Olsen)則說,從我們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專案融資的規則是,銀行永遠才是贏家」。他強調,因為有很多參與者,風險在專案融資會被謹慎且多次檢視;而假如專案融資建設延宕,損失也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所以對銀行來講只有好處。

而針對離岸風電「前高後低」費率,外界也有聲音指出開發商將「前十年賺飽後,把風場賣掉」。艾克哈德則反問「你們害怕開發商離開,但為什麼要怕?」

他強調,前高後低主要是讓專案融資更順利,「前高」並非落在開發商口袋,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償還銀行信貸;而只要案場繼續營運,出售不會是問題。

而即使「後低」,風場出售的售價也是從現在價值及未來的現金流計算出來的,「要買的人不會沒看到後十年的費率」;而參與融資的銀行團也會確保買家有足夠能力營運風場,同樣要經過十多家銀行的KYC調查,這也是專案融資優於企業融資的原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