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美元計價風險增加,當前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紛紛將祭出以自身貨幣計價的原油交易。(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面對美國去年對伊朗發動的制裁,使各國以美元計價的石油交易風險持續上升,有日媒指出,當前包括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等皆紛紛計畫轉向以自身貨幣進行買賣。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隨著依賴美元計價的石油交易風險逐漸增強,不少國家紛紛轉向其他貨幣支付買賣,其中,中國去年3月便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交易,截至12月,交易量更突破50萬份,每份1000桶原油的合約,其中,該國對石油的需求上升正是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對此,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Takayuki Nogami表示,作為伊朗石油最大進口國,中國很可能持續透過人民幣進口,以穩定上海市場的價格波動。
此外,俄羅斯和歐盟去年12月也相繼表示,當前分別打算制定以盧布和歐元計價的原油交易計畫,主要仍是因逐漸意識到過度依賴以美元計價的風險。
然而,當前美元佔原油支付高達99%以上,外界也估計各國恐難以改變現行的石油市場結構。1位日本貿易公司主管指出,儘管現各國透過人民幣計價的交易賺取利潤,但估計也難以真正回撥;而住友公司全球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Takayuki Honma也表示,當前上海期貨交易仍須經歷1段時間才能對全球原油價格產生影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