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專訪經濟部長沈榮津 :中國已逐漸失去低成本生產基地的優勢

2018/10/10 08:00

經濟部長沈榮津(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與中國投資環境的轉變,促使台商開始將生產線轉回台灣或轉進東南亞等地,這股轉移現象讓台灣增加許多商機,政府也盡力解決五缺問題,讓台商安心投資台灣、共造產業發展。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 對台商可能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部分台商為了避開美中貿易戰,開始把一些生產線由中國移往東南亞國家、台灣,甚至是到美國生產。這股企業轉移潮不僅為台灣帶來新商機,也提供重振內部投資的良好機會。

據了解,目前已有20多家台商表達返台投資意願,包括電子資訊、紡織、自行車等產業。經濟部部長沈榮津日前接受《台灣銀行家》專訪時明確指出,政府將協助廠商解決「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問題。針對廠商最擔心的「缺電」,行政院已提出4大政策方向,包括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污改善、合理電價等,透過能源轉型及多元能源供給,達到穩定並安全提供電力的目標。

美中貿易戰升溫 經濟部擬對策

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雙方你來我往。美國宣布,自9月24日起,將對中國2千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根據經濟部觀察,此次美國公布的清單中,在中國布局的台商最終產品出口至美國者較易受影響,包括網通、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石化產品、工具機零組件及手提包等五大產業。其中, 石化產業可能因下游利用石化材料做成的產品受衝擊,而逐漸影響上游原料,但因屬於中長期影響,目前尚未顯現,經濟部和廠商都在密切注意中。

這波確定加徵10%的關稅清單中,並未納入手機、筆電、電視機、成衣、智慧手錶、藍芽設備等資訊產品,所以相關供應鏈應不會受到影響。至於具有正面轉單效應者,包含手工具、螺絲、螺帽、滑軌、馬達、鋼鐵、變壓器、汽車零件、蓄電池等產業,則有利台製產品出口。

沈榮津表示,許多台商早已進行生產基地布局,例如仁寶在越南、緯創在印度設廠,主因之一是中國先前調整勞工、環保等政策,不全然是因美中貿易戰開打。換句話說,台商其實早已有危機意識,考慮將生產基地布局全球,藉以分散風險。

鑑於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經濟部也成立「美中貿易衝突因應專案小組」,將針對移轉生產基地、降低關稅障礙、提升產業競爭力及避免違規轉運與傾銷等,提出因應措施及協助產業解決問題,希望將全球貿易戰的危機扭轉成為台灣經濟再出發的契機。

美中貿易戰導致不確定性升高則屬近期因素,促使外資撤離中國的步伐加速,昔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正逐漸失去作為低成本製造基地的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今年至8月為止,台商對外投資詢問件數,規劃對中國投資占不到4成,規劃對東南亞投資占比則約6成,與往年對中國投資諮詢件數占比約6、7成相比,廠商的投資意向有明顯變動。

投審會執秘兼投資處長張銘斌表示,近期有意願到中國投資的業者多是看中當地內需市場,考量撤資廠商則是受到中國投資環境惡化影響最大,不一定都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其中又以受到過度環保限制的傳統產業為主。

迎台商回流 解決五缺問題

赴海外投資的台商有意轉移生產基地,也有不少業者想要返台投資。沈榮津指出,針對此趨勢發展,政府不只致力解決產業界擔憂缺水、電、土地、人才及勞動力等「五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調整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協助台廠升級與轉型。

目前,台商返鄉投資,主要面臨缺地、缺工兩問題。由於許多業者在台灣早已設有廠房,研判土地取得問題不大;若有新台商想遷回,卻沒有土地,經濟部也會幫忙找地。但廠商遷回生產基地後,會面臨勞工不足問題較多,業者希望先要有外勞當基本盤,再搭配本勞的配置,來滿足台商需求,經濟部將向勞動部轉達產業界的聲音。如果外勞引進受阻,將建議台商改採智慧機械,直接替代勞動力不足的部分。

沈榮津表示,若是永續性產業或已完成生產轉型的產業回台投資設廠,政府一定會保證解決「五缺」問題,協助台商轉移生產基地,重新在台灣落地生根。但對於尚未完成轉型產業,台灣的土地、勞工及環保成本相對較高,將協助業者轉往新南向國家,讓產業聚落能有秩序轉移。

除了缺地、缺工外,現值台灣進行能源轉型之際,缺電也成為國內企業最關注的焦點。對政府來說,如何穩定電力系統,並確保供電量及品質無虞,將是一大挑戰。

推動能源轉型 帶動國內投資

台灣能源有98%來自進口,全世界正處於能源轉型關鍵時期,綠色能源是未來趨勢。政府將綠能科技列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之一,以國內綠色需求為基礎,引進國外大型投資,增加國內就業機會,帶動台灣綠能科技及產業發展。

沈榮津強調,能源轉型、產業升級、促進投資,三者環環相扣。行政院能源轉型政策的最高原則是要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配電占比為燃煤30%、天然氣50%及再生能源20%。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政府會致力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務實考量改善空污及合理能源價格等課題,不會放棄任何可能選項,也希望產業界支持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

在確保電力穩定供應方面,2018年備轉容量率可維持6%以上,2019年備轉容量率會超過10%,備用容量率超過15%,應不會有缺電問題。至於離岸風電價格,沈榮津指出,台灣躉購電價一度5.8元,相較德國在前12年是5.1元、英國5.7元,鄰近的日本則是9.8元,可以看出台灣離岸風電躉購電價與國際趨勢一致。

離岸風電將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不僅可創造就業機會,還能為企業擴大投資時提供穩定綠電供應,更重要的是可減少空污及提高能源自主。「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發展初期,難免要付出代價,但我們會確保電力足夠,並提出配套措施及合理電價。」沈榮津強調,政府已有完整穩定電價配套措施,包含電價漲跌幅以3%為限、保障民生基本用電不漲、台電設置電價穩定準備管理等,將有效減緩電價短期大幅波動對企業經營和民生經濟的衝擊。

沈榮津參加不少與產業面對面座談會,聽聞這樣的能源轉型計劃,有業者就跟沈榮津反映,如果能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回台投資就能比較安心。

爭取加入CPTPP 加速推動修法

除了重振國內投資外,經濟部也積極爭取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今年1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剩餘11個成員國已達成共識,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並同意繼續推動此項區域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各成員國正在進行國內審議程序,並於CPTPP正式生效後,開放第二輪新成員申請加入。

為爭取加入CPTPP,沈榮津表示,經濟部已提出《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及《郵政法》等部分條文修正案,期能於今年底前在立法院完成審議。

對內進行法規調整,對外則是爭取CPTPP的11個會員國對台灣的支持,「我們會透過外館或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部長級會議等場合積極爭取。」沈榮津強調,最重要的是爭取已加入CPTPP第一輪會員國的支持,同時也要進行法規調整與產業溝通,三者缺一不可。

而台灣必須要多爭取不同的貿易關稅減免機會,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率團來台灣訪問,他也拜會了沈榮津,沈榮津提到,對方強調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美中貿易戰「真的是玩真的」,因此這場貿易戰勢必會延燒下去,台灣也必須找出自己的路。而這次他與麥卡廷雙方針對近期台美經貿議題進行廣泛討論,看如何加強合作。儘管台美貿易投資暨架構協定(TIFA)自2016年10月在美國華府舉行後,即未再召開,而這次是否會藉此向美方爭取鋼鋁關稅豁免,沈榮津認為這是有機會的。也就是台灣在爭取加入CPTPP之前,還是可以爭取更多的貿易減稅機會來強化競爭力。

(本文摘自十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採訪、撰文:張嘉伶、陳雅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