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鴻海眼中的商機 調研:去年全球醫材市場約4281億美元

2018/02/01 14:44

鴻海眼中的商機,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今天指出,去年全球醫材市場約4281億美元。(資料照)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鴻海集團郭台銘昨日法說會宣布,鴻海要轉型為科技平台公司,並要發展健康互聯網、精準醫療,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今天指出,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在2017年估計為4,281億美元,總體醫療器材市場趨勢為穩定成長,預計2021年可達約5,174億美元,2016~2021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4.78%,顯示鴻海已經看準下一波商機。

TrendForce生技產業分析師蔡尚燐指出,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單一市場,占全球近半數市場。亞洲地區則扮演全球醫材市場規模擴張的重要驅動力,其中,中國的整體醫療環境與臨床醫療器材需求正不斷成長之中,除了廣大內需市場需求未被完全滿足之外,新的醫療器材法規公布後,淘汰多數不合規的器材公司,進而釋放出更多市場機會。

蔡尚燐指出,因數位影像技術的成熟、精準醫療概念的逐步實現以及物聯網(IoT)應用等數位技術的介入,以「醫療數據」的​擷取、蒐集及統整為目的,作​為發展核心的市場趨動力,將使得醫療器材產業出現大量橫向與縱向併購案,進而導致巨大的產業​板塊移動。

另外,從全球二十大醫療器材公司來看,2017年美敦力(Medtronic)依舊維持醫療器材市場優等生水準;亞培(Abbott)併購美艾利爾(Alere)及聖猶達醫療(St. Jude Medical),補強產品線及通路;飛利浦(Philips),在2016年將照明部門出脫後,在2017年併購10家公司,是今年併購數目最多的公司。未來幾年併購策略仍會是國際醫療器材公司,用以​獲取技術、產品線、專利、通路及市場的關鍵策略,也將影響整體醫療器材市場的發展趨勢。

集邦科技也指出,台灣醫材產業的發展,2017年終於推出醫療器材專法草案,讓醫療器材產業不再屈居於藥事法不合適的管理規範之下,也使得醫療器材管理終能與國際接軌,預料將使台灣醫療器材廠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彈性。而目前政府的5+2政策方案,也將醫療器材列為重點關注的產業,預期2018年將可望迎來醫療器材產業的蓬勃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