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焦點評論》不插鼻孔,插哪?

2018/10/17 06:00
焦點評論》不插鼻孔,插哪?

行政院長賴清德(右)、經濟部長沈榮津(左)昨赴立院備詢。(記者黃耀徵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經濟部長沈榮津前天在立法院講了一段鬱積很久的真話。有立委質詢:看不懂國民黨的能源政策,如果什麼電都不要,電源該怎麼辦?沈部長於是說:就只能插在鼻孔。為了這句話,藍委曾銘宗、賴士葆等一票人昨天殺到經濟部,非要沈榮津給他們一個交代不可;其實看在小民眼裡,沈部長哪有講錯,如果無法來電,插頭又有何用,不插在鼻孔,又要插在哪裡?

昨天的這段踢館畫面被廣為報導後,一位金融界大老不可置信的說:沒想到曾銘宗會變成這個樣子,政治實在太可怕了。這位曾銘宗的故舊之所以大搖其頭,想必是停留在曾於金管會時期的形象,當年他接替「酷吏」陳裕璋之後出任主委,因作風務實,確實讓業界「重見天日」。這種好印象,延續到二○一六年他出任不分區立委伊始,外界甚至點名他是國會龍頭的不錯人選之一,可見其條件。沒想到,昔日的曾主委,昨天卻帶著插頭到經濟部理論,還誤把「三接」講成第三「煤氣」接收站,在一群年輕記者面前專業盡失。

曾銘宗的「不計毀譽」,何嘗不正是國民黨能源政策的翻版?一方面把反對深澳列為競選主軸,一方面又質疑深澳不建後,一二○萬瓩電力從哪裡來?一方面說核四啟動就沒有深澳問題,一方面又堅決反對核廢料貯存場設在新北。天底下有這種白吃、不必付代價的選項?如果有,插頭為什麼不可能插在鼻孔,就可以自行發電?

台灣今天面臨的問題,這類觀風向、人云亦云的政治跟屁蟲,是不小的麻煩,但不是最根源的病灶。追根究柢,首要可能出在這個移民社會,至今仍然未能建立出一個集體意識,更談不上國家的概念。我們獨鍾私領域的權益與自由,遠大於從公從眾的體認。甘迺迪當年「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 早就成了老生長談,但是對於台灣這個社會來說,愈來愈是想都不敢想的夢話。如果真是這樣,實在不必爭吵台灣或中華民國,因為我們還停留在部落時代,沒有對成為一個國民作好準備。

其次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可能出在我們在打破權威之後,居然連專家也一起不相信。公共政策需要探求民意的喜好,但是更核心的是專業評估,也就是利弊權衡,諸如能源問題的專業性有其一定的門檻,其與公民社會所形成的透明討論,應該是協同關係,不宜走向絕對主義的胡同。這個準繩不建立,我們吵得完嗎?

如果要追求百分之百的純淨,也不是不行,大家就放棄插頭,一起回到簡單的原始生活,不能像國民黨這樣,打心裡的底牌是:除了核電,其他都是髒電;經濟部長無奈,想把插頭插在鼻孔也不行,非得鞠躬道歉,這等三寶作法,不是反智、反輔選,是什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