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測須拉回本土 美國晶片略才能成功

2022/10/30 07:23

生產半導體的供應鏈條,即使只有最薄弱的環節都很重要且不可缺。(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通過的晶片和科學法案投入520億美元,開始糾正過去向低成本地區轉移生產的趨勢,主要針對亞洲,尤其是中國。然而,供應鏈和製造能力的重建需要數年時間,除非所有零組件,即使是低利潤的組件,如果不是在美國、美洲或由信賴的盟國生產,美國晶片戰略如意算盤成效仍會大打折扣、未必會如預期的成功。

彭博新聞知名評論家Thomas Black表示,生產半導體的供應鏈條,即使只有最薄弱的環節都很重要且不可缺。如果晶片無論如何都需要在亞洲完成組裝,美國政府投資數十億美元支持晶片製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全球半導體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龐大供應鏈都由專業製造商扮演每個環節,美國公司保留研究和設計,這通常是業務中最賺錢的部分。雖然美國有一些積體晶片製造商,但大部分製造已經遷移到海外,原料和最後的封裝和測試生產都在亞洲地區。

過去利潤率較低的業務分流出去是有道理的。晶片設計商的毛利率為 60%,而組裝和測試晶片的公司的毛利率僅為17%。因此,美國主導晶片設計佔全球市場的68%,但外包半導體組裝和測試僅佔3%,晶片基板生產在美國市場占額甚至更低。 美國過去的戰略使晶片行業依賴亞洲建立起供應鏈,將製造業拱手讓給了其他國家。

舉例來說,Amkor Technology是一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外包組裝和測試公司,該公司在美國沒有任何工廠,其工廠位於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日本和葡萄牙,目前正在越南建設一家工廠,明年將投產。Amkor在海外完成半導體組裝,生產的晶片可供電子、汽車和消費品製造商使用,但卻在美洲沒有製造業務。

如今美國重新展開半導體產業戰略,除非能將包括組裝、封裝和測試等供應鏈拉回美國本土或信賴的盟國內生產,若是單方面阻斷中國製造,最終不見得能奏效。而中國在美國的打壓下,不得不全力自主發展產業供應鏈。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我們正在去全球化,習近平正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美國正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們正在分道揚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