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借鏡英美日金融監理沙盒經驗 看台灣金融創新發展

2020/01/09 08:00

由於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都可以申請沙盒,金管會提供指引給申請者,新創公司通常不甚清楚金融市場如何運作,主管機關要花很多時間教育新創公司。(資料照)

監理沙盒可說是推動FinTech穩定發展的重要政策,近年來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監理沙盒制度,給金融創新商品安全的實驗空間,英國、美國及日本在推動監理沙盒制度上,皆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近幾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成為金融業的顯學,在創新的科技業與審慎保守的金融業,以及現有法規尚無法因應新技術下,如何在這三者間激盪出有益於金融市場與消費者保護的創新思維與產品?監理沙盒於焉成為業者在政府把關下的一個試驗場。

2019年台北金融科技展的國際金融論壇,特別邀請擔任英、日監理部門的官員,及美國監理沙盒的民間顧問,共同探討國際監理沙盒先驅的經驗,以及未來沙盒的趨勢,讓國內政府及金融科技相關業者得以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

日本經驗》政府建置三組織,解決慣性問題

首先,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官房審議官中原裕彥(Hirohiko Nakahara)不諱言地說,政府組織會有惰性,如何克服政府組織慣性、改變現有規則,以回應業界創新的概念,即為現有金融科技想要做到的目標,這樣的作法需要有兩項要件。

一是必需性,也就是新的商業模式足以讓多人受益,必須創造新事物的意義;二是可運用性,意即推出新的商業模式,不能產生很大的副作用。證明上述兩項並不容易,也因此才會需要監理沙盒。

以日本監理沙盒為例,政府建置三個組織,解決組織慣性問題,分別是由中原裕彥帶領的內閣官房下的監理沙盒法規團隊、創新企業活動委員會、顧問諮詢委員會。

監理沙盒的申請流程,首先是申請人有很好的概念,提出諮詢需求,官房監理沙盒法規團隊將申請案提交給相關部會,針對申請案件先提出暫時想法;創新企業活動委員會提供申請的創業者有關法規的諮詢與支持;另外,顧問諮詢委員負責審查這些申請案。

在這個過程中,由物聯網、區塊鏈等業界專家組成的顧問諮詢委員會扮演很重要角色,說服主管部會是否要改變想法,並評斷相關部會對申請案的原本看法是否公平,顧問委員會以客觀來評估原先部會的想法是否適合?部會認為申請案可以通過,監理沙盒的計畫結束後收集相關數據,再審議是否進行全面法規鬆綁。

中原裕彥舉在日本被監理沙盒核可通過的案例,有一家保險公司推出一打破現有的商業模式,讓病人在癌症確診後先拿到理賠金,保費事後支付,「這將改變保險公司跟被保險人付款的意願,這樣的保險產品更有生產力與吸引力。」

英國經驗》企業測試產品服務,降低上市所需時間

再來看看英國的經驗。2016年,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監理沙盒上路,是第一個成立監理沙盒的國家。

曾是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官員,目前是Pay-ments Solved執行長的倪麗夏(Nilixa Devlukia)指出,早在監理沙盒上路前的2014年,因為知道很多新創公司在進入市場前面臨限制,FCA先成立創新中心,FCA讓新創公司了解一些框架,之後正式設立監理沙盒,讓企業創造新的金融服務與產品,並取得FCA的協助。

同時,金融監管局希望針對特定科技測試,思考如何使用監理科技,並期待達到普惠金融,從中檢視如何透過科技讓學習做得更快,而透過監理沙盒的推出,現有業者也會面臨壓力,繼而提出新的產品或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監理沙盒提供受核准與未核准都可以參加,讓企業測試產品服務,在受控制的環境下測試,降低上市所需要的時間,讓公司有比較好的融資管道,「這也有利主管機關了解新的產品或科技,並測試監理科技,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倪麗夏指出。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於2017年提出報告指出,沙盒可以帶動創新,例如分散式帳簿科技使用、自動諮詢服務的推出。FCA也檢視自己的法規,希望新科技可以帶來新的投資,讓現有業者提升自己的服務。

不過,要注意的是,第一、金融服務非常複雜,環境也變動非常快,企業和主管機關都要評估自己的行動。第二、法遵也非常重要,金融機構沒有遵守法規要面臨巨額罰款,必須在可控制環境下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第三、新的產品或服務沒有受到良好監理的話,消費者就會受到影響,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台灣經驗》金管會提供指引,引導新創者綜觀全局

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副執行秘書胡則華分享台灣監理沙盒的經驗,由於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都可以申請沙盒,金管會提供指引給申請者,新創公司通常不甚清楚金融市場如何運作,例如缺乏認識客戶(KYC)、反洗錢、消費者保護及風險管理等基礎概念,主管機關要花很多時間教育新創公司。

反觀金融機構是相當了解市場、法規跟保護消費者,但只想到如何改善現有流程,透過管理跟科技,讓消費者體驗變得更便利,卻無法綜觀全局。金融科技創新者可以綜觀全局,朝跨產業、跨領域方向進行,例如開一個帳戶,創新者會想要做銀行、保險、跨境等業務,或進行其他國家證券買賣等,想法較為宏觀。

不過,胡則華也強調,「雙方都有優劣勢,彼此合作會是好方法,將是雙贏的局面。」

過去想到沙盒是指小孩玩耍的地方,現在談的沙盒是科技與創新,監理沙盒也越來越普遍。從英日的經驗發現,監理沙盒是鼓勵創新,讓客戶能夠取得融資,且降低不確定性,可使創新者在受控的環境中做實驗。

不過,倪麗夏指出,整體而言,監理沙盒還沒有固定的定義,目前是指在主管機關監督下的框架,測試科技與商業模式,不必擔心觸犯法規。且沙盒會有些特別的限制,包括測試時間、客戶人數等,主要是為保護消費者。

美國經驗》鼓勵創新與競爭,並肩負責任

來自美國的非營利性金融服務組織Kiva策略副總裁尚恩(Schan Duff)將監理沙盒比喻為新藥臨床試驗的概念,在新藥臨床測試中,先收集一小群人的測試數據,之後再全面上市,「沙盒的目的就是鼓勵創新與競爭」。

曾任世界銀行國際監理沙盒研究智囊團計畫主持人的尚恩,觀察到沙盒的幾項特點,一是讓主管機關更了解市場,創新者可能不是金融背景,而是科技背景,他們在受監理的市場下運作;二、沙盒會讓主管機關承認他們不了解某些事情,透過沙盒監理,可以降低監理風險。

換言之,監理沙盒讓創新者負起責任,讓他們知道受到監理,同時不會扼殺創業的能力。雖然沙盒有上述特點,尚恩另外提出3種被誤認藉由監理沙盒才能達到的目標,其實可能是遭誤用。

第一、降低新創公司的法令遵循成本。

第二、是外界認為,沙盒鼓勵創新,現有法規像護城河保護現有的競爭者,而沙盒提供誘因,有如提供腳踏車輔助輪,讓新的公司足以與現有競爭者競爭。

第三、是外界認為沙盒是鼓勵政府與新創業者交流。

尚恩進一步指出,上述的三個目標都很重要,但並非只靠沙盒才能達到,例如多數政府與業者的交流都是透過另外的管道。全球已超過50個國家推出監理沙盒計畫,科技日新月異,監理沙盒未來的趨勢又是如何?

未來趨勢》不限金融產業,並擬定完備法規

「監理沙盒的計畫未來將不限於金融產業,也適用在其他產業。」中原裕彥說,雖然他無法預期沙盒未來走向,但沙盒將不限於金融產業,例如政府對科技業徵求對法規改革的意見,但沒有業者提出申請;政府提出如果有人申請監理沙盒,並允許進入沙盒,這時就有超過100個科技公司提出申請。

他表示,這些都還在進行大幅度的社會實驗,並且收集數據當中,「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擬定更好的法規,這類型沙盒在日本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

尚恩觀察到一個趨勢,即「單一國家多種主管機關」的沙盒。像是看到有很多數據其實是與金融有關,但各種數據卻各自為政,例如社會數據、健康數據等,未來可透過這些數據來作為是否核貸的指標之一,作為打破多個主管機關各自為政的方式。

除單一國家多種主管機關的沙盒外,目前也有區域性的監理沙盒,像是太平洋國家,彼此進行協調機制,測試結果可以在各個不同管轄區適用。

另外,2019年成立全球金融創新網絡(GFIN),目前有50個主管機關參與,在在顯示未來監理沙盒不再侷限於一個國家或地區之內。

最後,中原裕彥期待,可以邀請其他有在做監理沙盒的國家來日本申請監理沙盒,比較不同國家的經驗,未來可望打造出共通的沙盒監理框架。

(本文摘自2020年1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採訪、撰文:林惠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