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川普為何執意要挑起美中貿易戰? 這裡有答案

2018/10/08 08:00

川普擁護貿易保護 迫使中國面對問題。(美聯社檔案照)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比起接受不健康的現狀,美國與中國挑起貿易衝突的做法仍是比較可取的;面對一位如此多變性格的領導人,美中如何以貿易戰取得自身利益,這場大戰如何演變,大家必須審慎看待。

川普政府持續進行經濟施壓,要挑戰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降低中美失衡的雙邊貿易。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常常上報章雜誌,而且他一開口就會牽動全球股市的漲跌,原來川普這一年來不時拋出「我們不能讓中國大陸占美國的便宜,要對那些中國生產的產品課更高的稅」,可以看出川普喜歡對抗,他的商人個性在此顯露無遺,這是他典型的個性。

批評川普的人警告說,他會損害美國的利益,但事涉中國貿易時,他強硬的態度卻變成一種優勢。川普與前任總統不同,他願意用美國在商業關係的影響力來壓迫北京改變方向。而且,需要改變的地方很多:從中國演員直接剽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到北京明目張膽的重商主義。

川普認為貿易戰壓力在中方

川普在4月時表示:「貿易戰很好,而且容易取勝」。這位美國總統深諳如何在媒體前語出驚人。請記得,他曾在2004年到2015年之間,於黃金時段主持真人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而在此之前的幾十年,他只是出現在小報的一個商人。

川普的發言常讓他占據頭版。但更重要的是,就一個層面來說,他的看法或許是對的:比起接受不健康的現狀,美國與中國挑起貿易衝突的做法仍較為可取。美國政府估計,美國公司每年蒙受的智慧財產損失,總計高達6千億美元。雖然我們還不確定中國剽竊智慧財產權的精確數字,但大多數人認為該國是最大的違規者。市場觀察(Marketwatch)在4月報導說,根據在北京的美國商會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經商的美國企業,有一半以上都很關心智慧財產權被剽竊的問題。

大部分想去中國投資的業者都擔心北京對外國投資設下的障礙。長期以來,美國公司一直抱怨中國監管機關的歧視性待遇。此外,強迫外國公司技術轉移的問題仍十分常見。美國公司為了獲准進入中國市場,同意與當地合作夥伴分享他們的技術。此外,中國身為世貿成員而理應鬆綁的部門,包括農業、金融、媒體和電信,在形式上或實質上仍不開放讓外國投資。

由於北京當局限制外國投資,因此它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並不讓人意外,9月還創下310億美元順差的歷史新高。《紐約時報》在9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北京當局習慣對美國和歐盟有貿易順差,以平衡它與主要天然資源供應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工業機械出口國(韓國、日本)的赤字。

工業政策是中國與華盛頓的另一個爭執點。川普政府特別關心「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意指北京打算在全球主導先進的製造業。中國重商主義政策提出「自給自足的目標」,違反世貿組織技術替代的規定。

中國觀察人士表示,當川普在7月引用《美國貿易法》第301條,對從中國進口的340億美元產品徵收25%的關稅時,北京大感震驚。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同僚認為,川普是在虛張聲勢。但川普日前再出一招,稱9月24日華盛頓當局將對其他從中國進口的2千億美元產品徵收10%的關稅,而明年1月1日還要上升到25%。中國也立刻反擊,說要對600億美元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馬努欽(Steven Mnuchin)是自由貿易的忠實擁護者,他持續促進與北京達成協議。對此,川普則不那麼熱切。他在9月13日的一條推特推文中寫道:「我們沒有壓力要和中國達成協議,中國則有壓力要和我們達成協議」。

「日本失落的10年」給中國巨大警惕

長久以來,川普一直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他將自由貿易與美國製造業的失業問題連在一起。1980年代,他因日本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而攻擊日本,宣稱東京政府在傷害美國的中產階級。即使日本泡沫經濟已經破滅很久,川普仍為東京的貿易政策嘆息。《華盛頓郵報》在3月的一份報導顯示,川普在1999年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就像日本的代罪羔羊一樣」。

日本在1980年代全盛時期的出口導向經濟模式,與今天的中國有許多共通之處。1989年,日本約占美國進口值的20%,與中國目前大致相同。與北京當局相比,日本政府更將國內產業與國外競爭區隔開來。此外,兩國也都操縱匯率讓國內出口商受益。

在華盛頓的強大壓力下,日本於1 9 8 5年9月在《廣場協議》裡同意升值日圓。在接下來的2年,日圓兌美元從240上升到121。然後,日本經濟在1986年陷入衰退。4年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了。到了1991年,日本與美國的貿易失衡便消除了。

中國的決策者決心要避免類似的命運。這個理由影響了他們對美國整體貿易政策的思考,而不只是注重匯率。有國家色彩的《環球時報》在3月發表一篇名為〈中國不會重蹈日本廣場協議的覆轍〉(China won't repeat Japan's Plaza Accordmistake)的社論,表示中國可以借鑑東京的經驗。國營媒體新華社在8月的一篇評論則強調,日圓升值後日本歷經了「失落的10年」。

事實上,光是日圓升值並未阻礙日本經濟發展。中國領導當局明白這一點,即使是國營媒體,也確實承認「日本政府犯了其他錯誤」。但對中國來說,外界對中美貿易戰的觀感很重要。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面對美國的壓力時,必須表現出強勢的樣子,否則可能讓民粹主義有機會攻擊他。

中國推動自主創新以避關稅影響

如果中國在等川普示弱,他們可能要等很久。美國總統與內閣裡的中國貿易鷹派人士,包括貿易代表羅伯˙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均已有廣泛共識。這兩個人要在美國經濟競爭力蒙受無可挽回的傷害之前,先阻止中國的重商貿易政策,以及對智慧財產權的侵害。「一年多來,川普政府很有耐心敦促中國停止不公平的作為、開放市場,並參與真正的市場競爭」,萊特希澤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7月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已經明確並詳細說明,中國應該採取哪些具體改變。遺憾的是,中國的作為沒有改變,它們的行為會讓美國未來的經濟面臨風險」。

納瓦羅是一位經濟學家,也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教授。他本來沒沒無聞,後來加入川普的白宮團隊。長期以來,他都是一位激烈的中國評論家。他是2011年出版的《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的共同作者,這本書後來被拍成紀錄片。該書指控北京蔑視全球貿易規範,並以欺騙手段取得經濟優勢。他寫道:「到目前為止,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愚弄,讓美國失去數百萬個製造業的工作」。納瓦羅還合著了兩本與中國對世界構成軍事挑戰相關的書:《中國戰爭即將到來》(The Coming ChinaWars )(2006),以及《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for the World)(2015)。

可確定的是,萊特希澤和納瓦羅知道北京不太可能提供華盛頓任何重大的貿易優惠。在習近平的統治下,北京已停止重大的市場改革,並開始鞏固有爭議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為了回應川普的關稅,北京表示有意擴大國有企業在經濟裡的角色,並更努力推動自主創新。

然而,北京的對抗態度緩和不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達5,056億美元。將25%的關稅加在這一半以上的金額,會對中國的出口商帶來嚴重衝擊,因為它們不容易找到美國以外的替代市場。與此同時,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失衡太過嚴重,以至於中國頂多只能把關稅加在1,303億美元的美國出口上。

如果中國政府採取報復措施,懲罰把中國當成製造基地的美國公司,那麼這些公司可能會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這可能會是川普政府的最後階段。川普在9月8日發佈的一條推文裡,敦促會有部分產品受到新一輪關稅影響的蘋果公司「在美國製造產品,而不是在中國製造」。川普表示,如果蘋果在美國設立新廠,可享「免稅優惠,甚至有租稅獎勵」。

川普對蘋果漫不在乎的態度有他的道理。川普與前任總統歐巴馬、布希不同,他是在沒有大企業捐助下勝選。事實上,當時大多數跨國公司支持的是他的對手希拉蕊。因此,川普在經濟決策上,比歐巴馬或布希更自由。

面對美國及世貿組織強壓 中國重新思考對策

隨著中美關係進入一個嶄新且更有爭議的時代,川普必須明智地運用自己的權力。隨著美國企業的獲利空間被壓縮,對川普的壓力一定會加劇。除非美國在智慧財產權剽竊、強制技術轉移以及國家主導中國工業等問題上有所進展,否則川普必須對抗史蒂芬˙馬努欽和業界要求緩和貿易戰的呼聲。

與此同時,美國、歐洲和日本,可以透過世貿組織一起努力,挑戰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它們可以執行中國違反的世貿規定來做到這一點,例如補貼國有企業,以及不開放市場讓國外企業競爭。5月,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貿易官員聯合發表的聲明,表達出對「第三國非市場化政策」的關切,這顯然是指中國。聲明提到,「對於工業補貼和國有企業可能有新規定」,以及「需要找到有效方法解決第三國扭曲貿易的政策,包括有害的強制技術轉移政策與作為」。

北京很清楚自己規避了一些世貿組織的承諾。的確,在少了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強烈反擊下,中國多年來一直在拖延兌現這些承諾。但現在,面對川普的關稅以及中國三大貿易夥伴在世貿組織的壓力,北京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重新思考其重商主義的可行性。

(本文摘自十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 撰文:傅長壽  譯者:周群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