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貿易戰中國頻挨打 港媒:智庫姓黨、官方誤判對美情勢

2018/07/29 23:02

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國頻頻受制美國,港媒認為,中國錯估對美國政治情勢,未能及早做好準備。(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中貿易衝突開始後,中國處處受制美國,7月6日美國對中國340億價值商品關稅生效後,川普揚言計畫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一舉打破中國官員認為美國只是虛張聲勢的想法。

港媒《南華早報》分析,中國因言論管控等因素,知識份子缺乏國外交流,也不敢對外發言,錯估美國政治情勢。

●思想鎖國、智庫姓黨,缺乏對美國政治現況認識

報導引述消息來源指出,為了鞏固政權,中國當局限制國內學者與外國專家交流、限制出國訪問時間,導致中國無法了解美國當前政治概況,低估了美國菁英圈中的反華意識正逐漸上升。

此外,中國當局也加強對生活各方面的思想監控,包含大學校園,要求嚴格遵循黨的路線,任何未經授權的政策討論,都可能引來「不正當政策評論」的譴責。

報導引述與中國往來密切的前美國官員表示,過去直言不諱的中國智庫、官員,如今不論是在官方或非正式場合都變得守口如瓶;該官員說:「如今智庫、官員只是重複政府、政黨言論,這將導致更高的決策風險,甚至造成致命的錯誤。」

報導也以「後門」一詞形容過去中國與美國官員的交流,中國過度依賴華爾街、政治菁英來了解美國政治,包含過去與中國關係友好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但如今川普根本不採納這些人意見。

過去,中國也曾與川普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交好,但因為擔心與川普家庭成員關係損害中國形象、加上庫什納面臨「通俄門」調查,雙方交流短暫。

●談判缺乏通盤計畫

報導指出,貿易戰開打前,中國曾2度派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並提出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解決貿易逆差,但有消息來源表示,產品清單是在出訪前幾天,以「非常倉促的方式準備」。

報導也引述中國學者分析,比起中國倉促準備,當時美國就已經擬訂對中國貿易計畫,下一步只需觀察中國政府如何回應。但根據中國官員出行前的言論,顯示中國仍對貿易戰毫無準備,認為美中關係仍在控制範圍。

●缺乏足夠數據

報導指出,中國面對貿易爭端,還有一大問題在於缺乏數據與詳細的事態分析。今年5月中國官方針對500億關稅發佈一份報告,指貿易戰將拖累中國GDP成長約0.2個百分點。但中國前官員認為,這項數據缺乏細節,未能考慮供應鏈的結構差異、變化。相較之下,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貿易調查則伴隨3000多個註解,加上大量的數據研究、分析調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