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買負利率公債 須考量5大理由

2015/04/10 06:00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借錢給政府還要額外付利息,為何市場仍趨之若鶩?中央銀行分析,投資人買進負殖利率公債主要著眼實質報酬大於零、公債資本利得、匯率升值預期、相關法規要求、現金持有成本等5大考量。

央行表示,由於歐洲各國普遍存在通貨緊縮現象,部分歐洲公債名目殖利率雖為負水準,但實質報酬仍大於零,吸引投資者買進;此外,因歐元區、瑞典央行相繼推動量化寬鬆(QE),部分投資者預期此舉將推動公債價格進一步走高,著眼未來潛在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投資者即有加碼或繼續持有負殖利率公債的意願。

匯率預期方面,央行指出,部分投資人預期歐洲央行(ECB)推動QE,將使瑞士、丹麥等國貨幣存在升值空間,且在持有成本及潛在的資本利得等考量下,國際投資者匯入資本後,亦會持有高流動性的當地政府公債。

而法規面也因銀行基於資本適足率及相關法規對流動性的要求等考量,須持有低風險且高流動性的公債,壽險公司、指數型債券基金等機構投資人,亦因法規或合約要求的資產配置,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政府債券;因此,歐洲地區各類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仍繼續持有並買入負殖利率公債。

最後,央行分析,歐洲各國央行存款利率普遍為負,金融機構如將剩餘資金存在央行,其成本高於持有負殖利率公債,持有公債可減少資金損失。

舉例來說,若法國的銀行把錢存在ECB,會被收取0.2%利息(保管費),如持有殖利率為-0.15%的兩年期法國公債,其相對損失反而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