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錦奇/特稿
「低於80元以下的CB不要碰,注意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這是瞭解CB的業內人士,普遍給予投資人的建議。
法人指出,投資CB的大原則,簡單說是深度價外、深度價內的CB,都不像CB,盡量不要碰。所謂深度價外,是指市價低於80元,很像是股價低於5元的低價股票,難保不會倒閉違約,投資風險較高。
另一位常投資CB的業內高手也說,CB通常是大股東自己投資,如果跌破80元,還不收回,外界難免懷疑是不是有潛在問題。
至於深度價內,法人認為是CB市價高於120元甚至超過130元,已經變得像是股票,恐怕也有追高風險。
「一般玩CB的人,通常找市價80到120元之間標的。」法人說,但低價CB並非一定不能投資,假設有CB超跌到70元,內行人或高手有把握該公司不會倒閉,進場一搏,兩年後順利賣回給公司100元,將大賺一筆,「但前提還是要夠內行、夠專業、夠大膽。」
另一項選CB指標,是看標的、看發行條件,法人指出,如果買進一檔95元市價的CB,公司規模、經營情況、債信都不錯,三年後順利賣回100元,三年等於賺到5元利息,年利息約1.75%,相較於現在的低利率,報酬率已經很不錯。
至於投資CB的心態,因人而異,多數人都說,主要是賭未來轉換股票的爆發力,在公司不會倒的前提下,就算三年股價不漲,到期至少可以拿回100元,不容易賠本。
無論是哪種動機,CB報酬率取決於進場價位,買的越便宜,報酬率越高,但「便宜不一定是好貨」,相對風險越高,這也是買賣CB要拿捏之處。
業內高手以實戰經驗提供參考;某業內人士買到80元的鴻準一,昨天市價94.55,他說,賣掉賺錢,也可繼續持有,直到鴻準明年用100元買回,他還買市價低於50元力晶一、力晶二,賭的是力晶不會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