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旗下「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發布年度報告,敦促國會成立「綜合性經濟戰略實體」,以加強對中國規避出口管制的執法力道。(路透檔案照)
促成立「綜合性經濟戰略實體」 因應中國規避出口管制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國會旗下的諮詢機構「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十八日發布年度報告,敦促國會成立一個「綜合性經濟戰略實體」,以因應中國系統性且持續性規避美國出口管制與制裁,所構成的科技與其他國家安全挑戰。
報告指出:「這項建議旨在解決出口管制和制裁的條文與實際執行之間的重大落差,承認中國和俄羅斯繼續成功地規避現有的防護措施,而美國的技術優勢正在削弱。目前政府機構各自為政的作法,削弱問責制和事情的優先順序。」
這份長達七三三頁的報告呼籲加強執法力道。與此同時,美國廣泛的出口管制體系仍處於變化中,因華府和北京正就科技和關鍵礦產限制問題針鋒相對。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十月出口的稀土數量降至六一七三噸,為六月以來最低。
近幾個月來,美國國內一直就晶片出口管制的範圍展開激烈辯論,一方站在國家安全角度,主張加強限制措施以遏制中國的技術崛起,另一方則警告這些限制措施所帶來的經濟代價。但多年來華府一直對執法漏洞感到擔憂。
USCC報告引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項調查估計,在川普政府收緊出口管制後,輝達生產的逾十億美元先進晶片被走私到中國黑市;報告也點名中國是伊朗、北韓和俄羅斯規避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的重要夥伴。USCC還強調政府機構在優先事項的衝突,使得執法工作困難重重。
USCC認為,合併後的實體應納入負責出口管制和制裁的主要機構,包括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BIS)、財政部的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FAC)、國務院的國際安全與防擴散局(SN)以及國防部的國防技術安全管理局(DTSA)。
此外,新的合併實體應擁有強大的執法權力,類似於財政部的金融制裁工具,以便調查和懲罰公司或個人,且應該融入情報界,以加強取得規避(出口管制和制裁)網路的即時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