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通縮狀況,較金融海嘯時期更嚴峻。(歐新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隨著通縮困境持續,中國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跌幅超出預期,並且是三個月來通膨率再度跌破零,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幅度雖縮小,但為連續第三十五個月陷入負值區間,分析師指出,中國當前的通縮程度,較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期更加嚴峻。
中國國家統計局十日公布,八月CPI年減○.四%,從七月的○%下滑,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二%緊縮,其中,食品價格年減四.三%,新鮮蔬菜重挫逾十五%,為二○二二年十一月以來最大跌幅,加劇通縮可能正固化的疑慮。
八月PPI年減二.九%,符合預期,比七月的年減三.六%縮小,為六個月來製造業通縮首度放緩。數據也顯示,今年前八月,中國CPI年減○.一%,PPI年減二.九%。
經濟學人智庫(EIU)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指出,已步入第三年的PPI通縮雖較前幾個月放緩,但「中國距(價格)持續上升週期仍有一段距離」,究其原因在於中國不願積極對工業產能實施限制,以及全球對原物料與工業產品的需求逐漸疲軟。
彭博報導,中國正處於一九七○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連三年陷入通貨緊縮。連續九個季度的整體價格下滑,反映供需之間的失衡,衝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並壓低家庭與政府收入。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經濟學家林紫瓊說,「中國房價下滑及政府補貼影響消退,中國CPI前景仍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