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針對上櫃公司營收資訊不實案辦理求償登記,以便進行民事求償。 (資料照)
■陳永吉
上週投資人保護中心發了一條新聞稿,這條新聞稿相當特別,是針對上櫃公司山富旅行社(2743)月營收資訊不實案辦理求償登記,以便進行民事求償。過去上市櫃公司營收或獲利有錯、而上傳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胖手指事件時有所聞,但會被投保中心求償,顯然案情不單純。
因營收或獲利誤植,導致股價大幅波動而被投保中心求償,山富案是第三件,早在2010年就發生史上第一件獲利誤植烏龍,上市公司長興化工(1717)把2009年全年財報每股稅後盈餘3.51元,當成2010年第一季財報在盤中上傳,導致股價大漲,長興發現財報誤植後,股價重挫回跌,投資人權益受損,投保中心求償6千多萬元,最後此案以和解收場。
第二件是軟體廠訊達(6140)在去年1月公告的前年12月營收達6.77億元,帶動股價從30多元飆上53.6元,結果同年3月11日卻更正公告12月合併營收金額有誤,僅剩1.81億元,股價連兩天跌停,跌回30多元,投保中心認為投資人受損,去年底提起訴訟,請求賠償約1千萬元,目前由商業法院審理中。
第三件山富案則要回推到2023年的10月,山富分別在10月12日及13日公告調整9月營收,12日盤後公告先從4.2億元調高到6.1億元,13日盤後又更正從6.1億元調降至5.3億元,導致13日股價漲停、14日又重挫逾7%,投保中心參酌櫃買提供的資料,日前董事會通過決議對山富辦理民事求償,2023年10月13日有買進的投資人,在本月29日前可向投保中心登記委任求償。
過去大家熟知投保中心的求償案,大多是已被檢察官起訴的案件,但從最近這兩件營收資訊不實案來看,已是主動出擊,過往有些公司常常胖手指誤植營收獲利數字,導致投資人權益受損,但這些公司不以為意,如今主管機關正視這個問題,也對那些利用營收獲利數字操縱股價的假胖手指公司有嚇阻作用,要認真看待重大訊息發布的準確性,免得面子裡子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