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收割全球成長的紅利

2025/05/22 05:30

央行認為「不宜直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予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中央社資料照)央行認為「不宜直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予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中央社資料照)

◎歐陽書劍

企業盈餘可以發給股東,也能夠再投資擴產,在未來創造更高的獲利;理論上,資金應由能更有效使用的一方來掌控,才更能發揮其價值。主權基金或有很多的目標,最直覺的思考也是如此:其正當性來自於效率與效果的展現,至少要能夠幫忙收割全球長期經濟成長的紅利。

賴清德總統在執政周年談話中提到,「我們要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充分運用臺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一段話展現了政府與全球經濟連結的決心,而主權基金設立的討論,也走到逐步落實的階段。

過去有關主權基金的設立,財源的爭議最受矚目,中央銀行一再強調外匯存底的性質,不宜直接撥用;在二○二五年五月初提交立院的報告中,也認為「主權基金目的在於創造更多的財富,其操作原則偏重較高風險與低流動性的資產,以換取較高報酬率」,從目的上區隔出主權基金與外匯存底或勞退等其他基金的差異。

央行認為「不宜直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予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並強調各國的主權基金均由財政部發債或出資設立;財政部也認可籌措財源「責無旁貸」。官方對財源的看法趨於一致,也認同主權基金的操作需要專業,其管理、監督與績效衡量都與一般公務體系的運作不同,因此財政部與央行都認為應立專法、設專責機構。

專法涉及目的、基金財源及運用、組織、運作、監督等面向,而釐清其目的是立法的根本。以市值已接近二兆美元的挪威主權基金為例,設立的目的是保護經濟免受石油收入波動的影響,確保現在與未來世代的挪威人民能共享石油財富;因績效是重要考量,高達七成投資於股市。賴總統提出許多目標;不過,需搭配其他措施方可實現,能由主權基金單獨達成者相當有限。

不少國家因為對主權基金的警戒心更強,投資限制比一般商業投資更為嚴格,而且國際間也逐漸發展出主權基金應遵守的透明、長期、沒有政治目的及不干涉企業經營等投資原則;因此,主權基金無法也不應藉由投資取得企業機密資料。台積電的前十大股東有新加坡政府與挪威主權基金,但就是大股東而已。

政府成立的機構,有其目的與目標,但不少政府部門的表現優劣,無法以數據印證;然而,以金錢為工具的主權基金,應該要能評估達成目標的狀況,設計出賞罰的具體依據。新主權基金的設立,可以是為了分散國家財政風險或是使政府資源更有效利用,以獲取全球經濟成長的紅利;不過,不是一帖能夠治百病的藥方,不要對主權基金懷有太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