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內需龐大、對美曝險小、供應鏈重組機遇 三優勢加持 印度後市可期

2025/04/21 05:30

印度對美出口僅占GDP2.1%,受到關稅政策的衝擊不大,印度製造最具優勢。(歐新社)印度對美出口僅占GDP2.1%,受到關稅政策的衝擊不大,印度製造最具優勢。(歐新社)

■向思穎

美國於4月2日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可說是為全球經貿市場與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儘管後續大轉彎宣告暫緩實施90天,但在市場消息仍紛雜之下,主要股市多仍表現承壓,不過印度反倒搶先收復對等關稅宣布後引發的跌勢,逆轉上揚,截至4月17日止,印度Sensex指數期間累計小漲2.53%,表現為全球第一。

印度內需市場龐大 不怕關稅風暴

印度之所以能在這次的關稅風暴中,展現出抗跌特性,主要因素可歸納為︰(1)內需市場龐大;(2)印度對美國出口曝險小;(3)外國廠商積極與印度合作。從內需角度來看,印度擁有14億人口,民間消費佔GDP比重近60%,有助支撐因關稅干擾而帶來的出口影響。另一方面,根據聯合國統計,印度人口於2023年已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最多的年輕勞動力,不僅位印度帶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也帶來可觀的消費力。

在出口表現方面,即使印度被徵收26%的對等關稅,但由於印度整體對美出口曝險有限,出口到美國占GDP比重僅2.1%,故受到關稅政策的衝擊也相對溫和。再者,從產品面來看,印度對美國出口金額最大的依序為電子產品(主要是手機)、紡織、黃金珠寶、醫藥。其中,電子產品出口至美雖被課26%關稅,但仍相較競爭對手越南與中國明顯低,因此印度製造將會最具優勢,反而有助加速供應鏈移轉至印度布局,紡織品也是相同邏輯。

藥品方面關稅相關細節尚未出台,但考量印度為美國學名藥重要的供應來源,美國有超過45%的學名藥處方是由印度公司供應,另一來源為中國,替代者少。

故印度學名藥的競爭力預期仍能保持市佔率,不過最後關稅水準仍須視印美雙方談判結果。

日韓考慮投資 印度造船廠迎商機

從美國對不同國家實施不同的關稅稅率,印度可望成為廠商在分散風險與平衡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下,供應鏈移轉目的地。除了先前所述之電子商品外,近期包括南韓與日本的造船廠,也積極尋求與印度造船業的合作,主要考量國製的船舶可能遭美國課高關稅,加上既有產能不足,印度便成為合作目標,日韓的企業考慮對印度多家造船廠投資,有望為印度造船業帶來更大的產能與更先進的技術與設施,未來印度造船行業市佔提升也將為另一個印度製造趨勢。

印度製造有優勢 印股前景看好

整體來看,在全球貿易因美方對等關稅而處於在平衡的過程中,無人能完全置身事外,但印度因具備基本面優勢,今年GDP成長率預估達6.3%,持續於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維持最為強勁的態勢,企業獲利可望自去年第四季的低點逐季回升,近期央行也如市場預期降息,持續向金融市場挹注流動性,先前的股市回檔,也令印度股市評價面回歸合理水準,加上當前關稅衝擊下,印度因內需強健、對美曝險較低,在高關稅競爭中展現出相對優勢,且跨國企業也紛紛轉為中國+1模式,將生產基地分散至中國以外的國家,印度製造更顯優勢下,皆有助推動印度經濟與產業發展,進而帶動股市表現,中長期投資前景值得期待。(作者為群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