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減碳難題〉減碳壓力沉重 傳產、電力蠟燭兩頭燒

2025/04/21 05:30

根據最新統計,台電是2023年碳排量最高的事業體。(資料照)根據最新統計,台電是2023年碳排量最高的事業體。(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歐宇祥/專題報導

中油表示,年初已完成550項產品碳足跡盤查。(記者靳昌玲攝)中油表示,年初已完成550項產品碳足跡盤查。(記者靳昌玲攝)

近年對企業碳盤查、減碳的要求日益增強,電子、傳產等製造業廠商壓力增加,專家指出,高碳洩漏風險的產業含油電燃氣、鋼鐵、塑化及半導體產業壓力尤其大,主因是各國對企業減碳的要求持續增加、且隨著製程升級,碳排也會自然提高,讓製造業壓力越發沈重。

環境部每年會統計並公告去年度各碳排大戶的碳排放資料。根據最新統計,2023年碳排量最高的事業體就是台電、合計排放近9333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台塑化(6505)、中鋼(2002)、台積電(2330)也皆年排放破千萬公噸,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則近千萬公噸,顯示出高風險產業驚人的碳排量。

台電推3策略 燃煤機組除役備用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擁抱石化燃料,但長期而言,淨零趨勢仍為全球主流,國內碳排大戶台電、中油也在淨零減碳與續用化石燃料間取得平衡;以台電為例,擴大使用再生能源才能有效減碳,但要搭配儲能才能穩定供電,中油則持續「優油、減碳、節能」3方針執行低碳綠能轉型策略,今年初已完成五百多項產品碳足跡,持續強化減碳措施。

台電有擴大綠能、橋接燃氣與減煤備用等3策略,到2050年綠能比重要達6成以上,加上氫能、碳捕捉後,仍有1,500億度來自天然氣發電,因此台電已向日本、德國採購天然氣機組,並歡迎美商投標;且隨科技演進,天然氣從專燒,可轉為混氫,將會是火力發電降低碳排的關鍵;至於燃煤機組持續除役,但也轉型備用,以備不時之需。

觀察近年發電量持續成長,但台電電力排碳係數則逐漸下降,就是提高低碳及無碳能源發電比例,使每度電排碳量逐步降低。

中油3方針轉型 黑金變綠金

至於中油要面對電動車趨勢、油品銷售下滑等問題,透過「優油、減碳、節能」三大方針執行低碳綠能轉型策略;中油永安接收站與桃煉等5座工廠是年排放2.5萬噸以上的碳排大戶,中油表示,不論自主減量或自願減量都要執行,年初已完成550項產品碳足跡盤查,即使川普擁抱石化燃料,中油仍以配合國家減碳政策為優先。

根據CSRone永續智庫的研究報告,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碳排放量就佔總排放量近7成,其中247家上市櫃公司的環境外部成本超過上億元,環境成本佔營收比重最高的是油電燃氣、水泥與航運業,而佔淨利比重最高的則是油電燃氣、造紙與鋼鐵業,轉型壓力尤其迫在眉睫。

不過CSRone永續智庫永續長陳厚儒也指出,台灣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政策推力仍強,根據調查,標竿企業的進度也超前規範,這決定企業競爭力;在各產業中,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金融業的永續綜合評比較高,水泥業則在環境永續有較高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