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太陽能廠續流血擴產

2024/07/30 05:30

中國太陽能廠的產能約是全球需求的兩倍,儘管虧本做生意仍繼續擴廠。(法新社)中國太陽能廠的產能約是全球需求的兩倍,儘管虧本做生意仍繼續擴廠。(法新社)

出廠價砍半慘虧 股價腰斬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過去十五年,全球太陽能板與相關設備幾乎全是中國製造,但產能過剩使去年太陽能板出廠價暴跌近一半,今年又跌了二十五%;過去一年,中國五大太陽能板商的股價因而腰斬,近來至少有七家上市的太陽能板業者預警,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將出現鉅額虧損,但儘管虧本做生意仍繼續擴廠。

紐約時報報導,十五年前當局決定大力支持太陽能發電,地方政府、國有銀行與國家投資基金提供各式補貼,在工廠產能巨大、出現殘酷惡性競爭後,又放手讓企業自生自滅;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汽車業,中國每年銷售二五○○萬輛車,高於任何其他國家,但產能利用率不到一半,中國車企正跟隨太陽能業者的腳步,大幅降價、增加出口。

中國產業政策為地方政府、國有銀行等機構帶來巨大財務損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問題專家霍夫曼說,「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發展模式,但它卻能培養出國家級的龍頭企業」。

報導以湖南神州光電為例指出,這家太陽能板製造商二○○八年成立後,就享有各種補貼,幾乎是免費取得長沙市中心黃金地段一塊佔地一三○畝的土地,中國最大國有銀行之一為其提供低利貸款,湖南省政府承擔大部分利息,儘管如此,如今神州光電廠空無一人。

產能達全球需求的2倍

在北京示意下,中國的銀行向太陽能業發放大量貸款,用以建廠,以至於中國太陽能廠的產能約是全球需求的兩倍。

短短幾年,中國其他地方的同業紛紛建造規模更大的工廠,隨著隆基綠能、通威等投入新研發,大批競爭力不足的太陽能廠為了削減成本,裁撤數以千計工人,或給予員工一年無薪假或降薪高達三十%。

目前人在美國的神州光電創始人趙楓表示,他想將公司重點轉移至人工智慧與電動車上,因這是中國產業政策的最新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