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談話重點
通膨趨緩 重點鎖定房地產
以升準+房市管制進行「量」的管理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昨日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三.二二%上調至三.七七%,調升○.五五個百分點,同時下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為二.一二%、二%。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通膨有逐季下降趨勢,預期年底就會回到二%左右水準。
CPI估降至2.12% 以升準抑制通膨預期
央行從去年十二月以來三度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此次調升至三.七七%有兩大原因。楊金龍解釋,主要是第一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達六.五六%,優於央行先前預測;另外,受惠於AI(人工智慧)熱潮,相關產品出口暢旺,可望帶動下半年民間投資成長回升,而民間消費動能延續,央行預期今年台灣經濟將是「內外回溫」。
AI熱潮旺 將帶動下半年民間投資成長
楊金龍也提到,雖然經濟成長率上修,但有部分原因是去年基期較低,成長力道只能算是溫和,加上CPI與核心CPI逐季下來,因通膨趨緩,央行理監事一致同意此次利率維持不變。
楊金龍說,雖然今年一至五月平均CPI、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二.二四%、二.○六%,多位理事也關切租金高漲對通膨率的影響;不過與去年相比,通膨率已經下來,央行預期下半年會低於上半年,但仍須關注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以及天候兩大不確定因素。
對於央行升準不升息,楊金龍也有說明。他表示,升息是「價」的管理,主要用來對付通膨,但這次的重點是房地產,不是通膨,因此透過升準與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進行「量」的管理;當然升準與升息還是不同,但同樣都是「緊縮」,也會對通膨預期產生抑制效果。
他說,存準率調升也會直接影響銀行可貸資金數量,產生信用緊縮效果,宣示效果明確,能立即且有效降低流動性,可使銀行對投資與新承作放款更為謹慎,將有助於更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