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祭貿易壁壘》中國製食品威脅來台 籲政府嚴把關

2023/12/17 05:30

中國製零「魔芋爽」在台上架,非屬經濟部公告准許輸入之中國大陸物品項目,也就是說得先提出申請、且符合食藥署輸入食品查驗規定,經核准後才能進口。(資料照)中國製零「魔芋爽」在台上架,非屬經濟部公告准許輸入之中國大陸物品項目,也就是說得先提出申請、且符合食藥署輸入食品查驗規定,經核准後才能進口。(資料照)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中國若透過貿易壁壘調查,威脅我國開放中製食品來台的影響為何?食品業者強調,兩國的產業規模不同,政府仍應審慎評估是否大規模開放中製食品來台,雙方要謹慎會商、採逐步漸進的開放方式。

根據兩岸交流與貨品貿易相關規範,目前限制來台的中國食品有二千多個稅則號碼,對應到市面的商品可能上萬件,包括粉條類產品,例如麵條、寬平麵條、米粉條、螺絲粉等,而中國製花生如「黃飛紅麻辣花生」、「魔芋爽」等熱賣零食,也都非屬經濟部公告准許輸入之中國大陸物品項目,也就是說得先提出申請、且符合食藥署輸入食品查驗規定,經核准後才能進口。

食品業者說,基本上,台灣對中國製貨品能開放的都已開放,尚未開放的絕大部分是敏感的農產及農產加工產品,若輕易全數開放中製食品進口,對國內農業、農民及下游加工廠商將會造成不小衝擊。

業者強調,由於兩國的土地、農業規模、產業規模、消費人口等完全不對等,就算面對貿易調查壓力,也應該適度把關,非一步到位而直接開放。

業者指出,台灣食品競爭力很強,且法規很嚴格,即使開放中製食品進口,仍要通過台灣食品安全法規才准放行,部分中國熱賣食品不見得能通過台灣食品安全規範的把關;且台灣消費者對「中國製」本來就不是很信任,若開放「中國製」食品進口,影響應該不大。

業者評估,較可能受到影響是專攻加工食品與業務通路的業者,若大舉開放中國食品進口,加工食品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採購中國製食品原物料或食材混充在產品裡,消費者恐怕比較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