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
〔記者吳欣恬、高嘉和/台北報導〕針對國際再保尚未攤回賠款,金管會近日拍板資本計算彈性措施,產險業如果評估再保攤回有收回「可能性」,可在結算上半年RBC(資本適足率)時認列認許資產,緩解增資壓力。產險業私下批評,金管會防疫險檢討報告撇清行政責任,造成再保攤回不確定性增加,就好似街上打小孩、在小巷裡塞糖果,心虛地盡一點道義責任。
金管會每半年檢視RBC和淨值比雙指標;保險法規定,保險業RBC必須達二○○%,而最近兩期淨值比率,必須有一期達三%,否則就必須增資。
根據產險公會統計,自二○二二年至今年六月底,防疫保單理賠合計達二七一六億元,其中國際再保公司應攤回賠款逾三百億元,但至今尚未完全攤回款項;依規定,如果超過一定期間未收回,必須從認許資產轉列催收款,使產險公司自有資本額縮水,RBC下滑,造成增資壓力。
金管會近日拍板,因防疫保單產生的應攤回再保賠款與給付或應收再保往來款項,在最終確認前,得實質評估可收回性後,認列為認許資產;產險業已陸續收到金管會函文。
產險業直言,如此的監理寬容,前提卻是「若產險業自行評估有收回可能性」,這有如主管機關在街上打小孩、在小巷裡塞糖果,心虛地盡一點道義責任罷了,還是不認錯、不願扛責,再保能不能攤回,業者得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