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昨指出,全面週休三日現階段是有困難的。 (記者李靚慧攝)
〔記者李靚慧、鍾麗華/台北報導〕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週休三日」及「降低週工時」,勞動部昨正式在網路回應,考量勞雇雙方意見,國家整體經濟、交通、醫療、照護、治安、國防、民生等運作,及學生受教權等重大影響,在尚未獲得社會高度共識及有周延配套的情況下,現階段實施全國一致週休三日「有困難」。
勞動部表示,目前依勞基法第三十六條,可透過彈性工時規定達成週休三日(每日正常工時上限為十小時),實務上已有部分製造業、服務業與勞工協議施行四週彈性工時,於廿八日內安排每日十小時、共十六日工作日,已可達到週休三日,建議部分適合實施週休三日的行業可自行試辦。
勞動部統整各方意見後,昨在公共政策平台回應各方意見,其中全國性勞雇團體多認為,目前我國缺工問題嚴重,且事業單位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加上各行業工作型態不同,須有相關配套才能進一步討論。
學者專家也認為,我國已立法強制週休二日,較其他國家先進,工時過長的主因在於事業單位法遵不佳,目前我國社會尚沒有足夠共識及配套足以支持全面週休三日。
多數機關、團體不贊同 人事總處:提案不予參採
教育部則統計,若學生實施週休三日,國中小生恐要從目前四點放學延後二小時上九節課;大專院校須集中在四天上課,場館或老師排課都有困難。
此外,週休三日將導致股匯市交易時間、交易量減少,造成證交稅及券商收入減少,導致全年證交稅減少三百億元;醫療方面,將衝擊人力吃緊的醫療及社福機構,且公共運輸、藝文場館、農林漁牧、治安國防等,也都有困難。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表示,經徵詢相關機關、團體,多數不贊成本案提議,不予參採。未來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並關注其他國家實施及試辦週休三日成效,再評估及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