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P2P借貸平台〉中國網貸大亂後退場 歐美監管發展出新趨勢

2023/05/22 05:30

中國P2P網貸平台雪崩式倒閉,違約金額逾人民幣300億元。圖為中國P2P投資民眾北京抗議。(路透)中國P2P網貸平台雪崩式倒閉,違約金額逾人民幣300億元。圖為中國P2P投資民眾北京抗議。(路透)

編譯楊芙宜/專題報導

中國P2P網貸平台雪崩式倒閉,違約金額逾人民幣300億元。圖為中國P2P投資民眾前往北京抗議。
(路透)中國P2P網貸平台雪崩式倒閉,違約金額逾人民幣300億元。圖為中國P2P投資民眾前往北京抗議。 (路透)

2018年中國P2P網貸平台雪崩式,短短幾個月就有超過300家平台倒閉、業者跑路,違約金額逾人民幣300億元(約台幣1,341億元),投資人血本無歸,還促使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受害「金融難民」罕見集結上街。中國P2P平台倒閉風暴如何平息?美國和英國為何較少出現這類P2P詐騙爭議?當前國際監管趨勢為何?

中國從2007年首家P2P平台「拍拍貸」在上海設立,以「低借貸利息、高投資回饋」號召,迄2015年高峰時期多達5,000多家,P2P平台成了民眾在股市外最青睞投資管道。不過,中國P2P從出現到「野蠻生長」的放任發展時期,都未被納入法規監管,導致許多平台爆發違法吸金的詐騙問題。

中國先放後管 釀成金融難民大災難

中國2016年4月宣示啟動為期1年有關網路金融領域的專案整治,同年8月由中國銀監會公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爆炸性成長的P2P 網路貸款平台進行管制;當局2018年8月起祭出「嚴禁新增網貸機構」等多項規定,並下令各級政府對P2P平台加強查核。中國銀保監會祭出108條細則的「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新規將對所有平台分級管理,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4大類,監管重點包括清理違規業務、嚴控業務規模、嚴禁高息及變相高息借款、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告知義務。

研調機構「網貸之家」統計,從2018年11月迄2019年底,中國共有20個省市相繼對外公布大量網貸機構清退名單。至2020年11月,中國實際營運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步漸減至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

英國修法規範 成立自律協會

相較於中國P2P「先營運、後規範」做法,全球P2P企業發源地英國監管環境較完善且與時俱進,除了對借貸平台的監理規定之外,還有P2P行業自律團體訂定的經營指導準則。

英國P2P借貸最基本受「1974年消費者信貸法」及後續修訂「2006年消費信貸法」規範,包括牌照申請、冷卻期、資訊披露、追債和司法救濟等措施。英國P2P平台的設立需要申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核准,FCA監管重點包括:平台設立有「最低審慎資本」要求,為5萬英鎊或放款金額1%,以較高者為準;保護客戶資金,須放在第三方專戶單獨存款;資訊充分揭露;訂定停業處理計畫;交易糾紛申訴解決機制。

英國行業自律的「P2P融資協會」(P2PFA),成員涵蓋了P2P市占95%,強化P2P借貸之標準包括要求更全面及具可比較性的壞帳揭露、揭露投資人可能獲得之報酬資訊、要求公司董事成員必須有一位以上符合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規定的認可代理人、要求必須將客戶資金與自營資金分離。

美國未訂專法 平台須登記

相對地,美國未對P2P借貸平台訂定新專法,主要以現行法規規範涉及借貸與有價證券之業務,著重法規功能性管理,P2P業者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各州證券監管機構註冊;若P2P業者發行證券將債權轉讓予投資人,就應遵循「有價證券法」。美國監管重點在確保公平借貸及加強資訊揭露,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由此可見,當前國際上對P2P監管規範趨勢,主要包括平台設立之核准或登記、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資金交付第三方存管、資訊揭露、金融消費者保護及糾紛申訴解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