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灣超級電腦》確保AI技術友台 資料雲端非中國

2023/04/05 05:30

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裡,架設有超級電腦「台灣杉2號」,將是未來投入台灣版「可信賴AI對話引擎(TAIDE)」主力。(國網中心提供)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裡,架設有超級電腦「台灣杉2號」,將是未來投入台灣版「可信賴AI對話引擎(TAIDE)」主力。(國網中心提供)

資安擺中間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數位部轄下資安院日前宣布將制定AI(人工智慧)技術檢測標準,確保資安、演算法透明。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提醒,政府更應檢驗AI相關單位的技術來自何方,並確保設備、晶片、伺服器、演算法等,不是來自對我國不友善的國家或地區;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強調,資料準確性、可信度以及平衡是AI發展關鍵,尤其更該確保不能含有「有害數據」。

設備、晶片、伺服器、演算法 確保非來自不友善國家

AI公司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指出,台灣大部分AI公司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都是串接他國技術、將資料送上雲端運算,若選到中國廠商、或甚至具中資背景,就可能有資安問題。

蘇育民說,政府推動監理法規時,更應該檢驗AI相關單位的技術來自何方,並確保設備、晶片、伺服器、演算法等,不是來自對我國不友善的國家或地區;至於AI產業發展,只要不涉及資安,業界當然期待管制越少越好。

資料準確性、可信度與平衡 不可含有「有害數據」

社群數據搜集與分析軟體商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認為,資料準確性、可信度與平衡是AI發展關鍵,尤其該確保不可含有「有害數據」,由政府或可信的機構提出檢測、驗證方法是好事,也是代表企業安全可信的勳章;但AI產業才在發展中就出手監管似乎「有點太早」,建議只要針對隱私保護、智財權、公平交易與資安四面向進行即可,其實現行法規已經足夠。

工業AI公司訊能集思事業發展副總裁黃逸華建議,訂立法規的關鍵在於需有「真正懂AI與產業者」參與,才能符合產業實際狀況;目前AI產業權責散落在各部會,恐怕會各自「抓小放大」,無法掌握產業全貌,且法規制定也是兩難,太過緊縮會讓產業無法得利,且因法律制定時間也長,制定大方向的基本法、並落實執行,將比規範細項更實際。